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车未行 桩须动

2017-11-29 08:44:09 林侃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当前,我省正多方合力加大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一个围绕“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编者按

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工信部等相关规划,我省于近期出台了《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瞄准推广应用和促进产业发展两条主线,我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固定充电桩及移动储能充电设施28万个,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30万辆,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等一系列目标。

距离2020年的时间并不长,我省提出这样的目标,底气在哪里,还存在哪些困难,新能源汽车距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有多远?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带您了解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及相关产业的现状。

在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的充电停车场,一位出租车驾驶员正在充电桩上扫码,为纯电动出租车充电。 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1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对于热爱环保的厦门居民蔡先生来说,购买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他的心愿。可是,某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的福建车友群里的讨论,却给他浇了盆冷水。“大家都在谈充电,且不说自家车位要建桩可能面临物业‘设卡’,公共充电设施的不健全也让大家整天得算着电量出门,挺不方便。”

在被业界称为福建省“新八条”的《关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第一条就是“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固定充电桩及移动储能充电设施28万个,以满足3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疑为福建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注入了“强心剂”。

产业发展遇“冷环境”

每天中午,的哥周友舜都会开着车到闽运宁德出租汽车公司停车场充电。“充一次电跑130多公里,大概30来元钱,百公里费用比燃油低不少。”他说。

现在,驾驶新能源出租车的司机只要在手机APP上操作就可以实现自助充电,而且,省里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出台后,电度电价按大工业目录电价减半执行。“1千瓦时电0.31元,取消了工业峰谷电价,一天还能节省将近20元钱。但是,充电设施大多还只是在出租车公司、公交站以及少数场所,和燃油车加油站的数量没法比。”周友舜介绍。

福州方硕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承建了闽运宁德出租汽车公司的充电桩,作为国内行业龙头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这家企业2015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在全省建设近6000个充电桩。“布局主要以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车辆的需求为主,公共充电桩约占30%。”总经理张荣纪坦言,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相当低,快充平均6%,慢充只有1%。

厦门金龙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其由厦门金龙汽车集团与青岛特来电合资设立。总经理吴红洲表示,两年来,公司共为厦门公交建设了465个快充桩,并在厦漳泉地区建设了约1200个公共充电桩,占全省公共充电桩数量的23%。他说:“目前,公共桩的使用率不到5%。”

采访中,几家服务商都声称“尚未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基础设施投入,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吴红洲说。

业内普遍认为,充电设施投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仅靠收服务费的方式来支撑显然难以为继,在充电桩形成“充电网”之前要实现盈利很难。

在充电桩建设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难也有不少。比如,专门的充电车位被传统燃油车占用,大量停车位不固定的用户不具备安装条件,具备安装条件的用户普遍存在业主委员会不支持或物业不配合的现象,老旧居民小区还存在配电容量不足、改造难度大等条件限制。

省发改委能源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充电桩建设需要规划、用地、电力等多项前提条件,因新能源汽车应用未形成规模效应,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建设私人充电桩或在公共场所布点都存在困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