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碧湖生态园
航拍龙江文化生态园
东南网12月4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如飞 梁政/文 白志强/图)11月30日,漳州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心城区重要生态空间实施保护的决定》。这是漳州市首次以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将重要生态空间“固化”下来。根据《决定》,漳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空间保护范围由5个片区组成,包括人民广场花海片区、上美湖片区、南湖片区、龙江文化生态园片区、角美生态片区,划定土地约5290亩。
此次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持续拓展“生态+”效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水平的新举措。“通过人大常委会决定的方式固化下来,使之成为永久性生态空间,给城市、给人们永续的生态福利,让漳州的百姓最大限度地受益。”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说。
“徜徉在五颜六色的花海之中,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实在太惬意了。”周末的午后,市民林翊芳将四季花海的照片晒上微信“朋友圈”,立即获得了几十位好友的点赞。
这一帧生态画面,只是漳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一瞥。今年以来,漳州紧紧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将“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作为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并持续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应。
如今,浓情绿意的生态“佳”正反哺着漳州这座城市,“生态+”效应也逐步凸显出来,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提升。
空中俯瞰市民公园花海
航拍南山文化生态园
生态“高颜值”增强百姓获得感
位于漳州芗城区的西院湖生态园,于今年8月正式向市民开放。近日,记者走进西院湖生态园,微风习习,满目葱翠,绿意盎然。孩童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年轻人在步行道、自行车道上跑步、骑行,老人在木栈道上闲庭信步,在长板凳上悠闲端坐,享受着优美自然环境带来的惬意。而在今年2月,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附近居民乱搭乱盖,环境一片“脏乱差”。
九龙江对岸,与西院湖生态园仅一江之隔的南山文化生态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千年古刹南山寺边上,陈年垃圾堆积的放生池,如今变成清澈见底的湖心岛。水位加深后与周边鱼塘相连贯通,南湖瞬间灵动起来。“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乐活享南山”,如今,南山文化生态园也成为漳州市民赞不绝口的休闲胜地。
昔日的荒地、滞洪区纷纷华丽蜕变,漳州市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今年初以来,漳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把生态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坚持吃生态饭、做生态事、走生态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提升,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
“城市的环境一天一个样,生态园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而且全部免费开放,感觉就像生活在公园里!”漳州的“五湖四海”陆续建成后,许多老百姓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今年漳州将“五湖四海”作为“生态+”的先行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打造“闽南水乡”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均衡漳州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促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让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漳州不断拓展“生态+”内涵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出了漳州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西院湖白鹭展翅飞翔。
南山文化生态园一角
经济“高质量”提升营商软实力
今年,在碧湖生态园里,22个外贸领域的创业团队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跨境电商创业社群。碧湖生态园管理运营方和当地政府为这些创客提供了政策扶持,让他们感受到了漳州营商环境越来越张弛有度、充满活力。如今,在碧湖生态园周边,万达广场、皇冠假日酒店等高端服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一批央企及众多金融机构争先进驻,知名房企的商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碧湖系”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大型商圈已渐成气候。
不同于以往城市生态建设的花钱圈地、植树、做绿化、建公园,漳州践行“生态+”,改变生态建设的传统路径,辅之以合理的片区规划,带来了土地溢价、商业集聚等一系列经济连锁效应,叠加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生态建设绝不只是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更要做好‘+’文章。我们要通过‘五湖四海’等项目的建设,持续放大‘生态+’效益,推进生态与多元素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表示。
由“生态+”引发的蝶变正在漳州精彩上演。8月6日,“2017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榜单揭晓,漳州被授予“2017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荣誉称号。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近三年连续蝉联全省第一,今年继续排在全省首位。
如今,漳州通过践行“生态+”发展模式,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生态投资,也成了最有效的投资,“生态+”效应逐步让漳州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人民广场的四季花海惹人醉。
人民广场的风车长廊吸引众多市民。
发展“新理念”谱写时代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由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和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的“五湖四海”项目逐步竣工、完善,不仅让漳州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更成为漳州市吸引项目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让漳州的营商条件持续转好向优。这还要归功于漳州主政者和建设者的眼光和策略。
“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漳州“五湖四海”的建设,充分贯彻了“生态+”的发展新理念,展现出了漳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展示出了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深厚内涵和底蕴——绿色,这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现在和闺蜜们聊起漳州,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漳州人,我愿意为漳州代言!”今年盛夏,在厦门工作的漳州人方艺彬,往老家一企业投了份应聘简历,希望回到漳州工作。她感慨:“这几年,漳州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在“生态+”新理念的发展带动下,更多人了解到漳州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化自信。
如今,探索“生态+”发展方式,漳州已经尝到了甜头。发展速度快了,营商环境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了,有形的风景在眼前流动,无形的风景在心中流淌。接下来,漳州将进一步拓展“生态+”内涵,延展“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漳州发展新篇章。
记者手记
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报全媒体记者 梁政
经济发展起来了,环境却被破坏了,百姓幸福指数也受到影响。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经济成就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漳州围绕“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发展定位,把生态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生态+”模式。
乍一看,“生态+”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形象工程,实际上,它赋予了一座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在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漳州画了个“+”号。即通过生态与民生工程、产业项目、历史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将生态打造成一个载体平台,并通过合理的片区规划,从生态中抓招商、抓项目,最终抓住经济,从而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如此一来,漳州做“生态+”文章不仅不“烧”钱,反而赚了钱,还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实在在走上了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五大生态空间
●人民广场花海片区:划定面积约285亩,划定区域位于迎宾大道与九龙大道交叉口周边,包含市民公园、人民广场和部分浦头港水系(含预留城际轨道站点用地55亩);
●上美湖片区:划定面积约695亩,划定区域位于龙文区北部片区,是九十九湾“串串湖”的组成部分,也是市区“五湖四海”的重要内容;
●南湖片区:划定面积约458亩,划定区域位于漳州高新区南江滨路以南、水仙花大桥与南山桥之间,包括南山湖、蜈蚣湖、小梅溪水系及圆山文化中心北侧绿地、三角梅主题园、水仙花大桥立交互通绿地等;
●龙江文化生态园片区:划定面积约384亩,划定区域位于龙海市榜山镇,包括宝珠岛、文创园及颜厝镇马洲部分区域;
●角美生态片区:划定面积约3468亩,保护范围包括1568亩龟山公园、“花田美事”及周边生态园、青阳湖、6.8公里城市内河水系、“城市阳台”,及总长6.6公里、面积约1900亩的同城大道南侧“滨江郊野公园”。 (本报全媒体记者 萧镇平 杜正蓝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