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举行 福建日报社总编辑梁建平作主题演讲:《加强传播手段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7-12-06 14:11:27 来源:台海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三) 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对传统纸媒而言,需要着力于大力加强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与运用为主的新媒体建设,但从目前情况看,党媒集团的新媒体建设又普遍遇到投入不足、人才缺乏、体制机制障碍重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张皮等诸多困难,特别是因为新媒体缺乏盈利模式,变现困难,使大家对融合发展产生畏难情绪,知其必须为但不知怎么为,或知其怎么为但无法为,谨小慎微,被动应对。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这个“高度重视”的要求,面对的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我个人的理解,有两个方面都要“高度重视”,一方面,要通过各级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为破解困境难题提供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媒体自身的高度重视,强化建设与创新,力求全面深化、力求有效突破。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厘清思路,精准发力: 1.重新定位传播平台,集中力量统一打造。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众多媒体集团在力推媒体融合中,因为体制机制的不同,核算利益的不同,传统纸媒与互联网媒体还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貌合神不合,且采编播自成体系,重复分散。这种纸媒和新媒体各自定位为独立媒体的思维与运作方式,必然导致规划、投入、指挥、营运等方面的相互分割与扯皮,更无法有效研判媒体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只能被动应付,累积困难与问题,最终可能都会被淘汰出局。因此,从党政和主管部门层面,到媒体集团决策层面,首先必须在顶层设计上,对现有传播平台进行重新定位与规划,并区分轻重缓急实施整合、改造。实际上,报纸只是一种媒介,一个传播平台手段,网端微等互联网媒体也只是一种媒介,另一种传播平台手段。报纸这个传播手段需要纸张印刷和发行量;新媒体传播平台需要互联网技术、设备和流量。纸张和印刷、互联网技术和设备是硬件设施,发行量和点击量则要有内容和运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按平台建设的思路,对媒体集团现有的报网端微进行归并、整合、提升,按照宣传需要、市场需要重新设置纸端平台和网络平台,使其从初级、分散、重复、低效的状态中逐步转变,以适应目前多层次、分众化的传播需求,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将现有媒体资源形成优质平台资产,进而争取对外合作,壮大实力,做大做强。 重新定位平台的背后,是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报业集团建设与发展中,我们采用一报一公司、一网一公司的形式进行拓展和布局,这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可能可行,但到人人都是媒体、都是总编和台长的今天,就无法适应。公司化发展形成一个个媒体单位,不管麻雀大小,都是五脏俱全,不同体制、不同利益、不同打算。因此,当我们以平台思维来对这些报网端进行重新定位时,就要敢于有生有死,有大有小,有保有弃,切实优化结构,为新闻宣传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基础条件。 2.重新定位采编播,着力打造新的内容生产线。 与传播平台相对应,是传播内容的生产必须从以纸质内容生产为主转向纸网内容并重,乃至大量地生产互联网新闻产品。采编队伍的组织结构、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都要作调整改变,特别是要敢于从各自时间分散的媒体中解放出来。必须进行采编播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激励机制的变革,把分散在各媒体的采编力量重新组织聚合,分工协作,形成新的内容生产线。福建日报今年先从地方记者站对此进行初步探索,先后在龙岩、漳州、莆田、平潭建立全媒体记者站,统一承担福建日报和东南网、新福建移动客户端在当地的采编、发行和运营工作,通过与当地建立各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每个记者站创办了福建日报地方观察周刊,地方观察官微,开通或加强了网端地方频道,增强了网端在当地的点击和下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给报网端微组成的全媒体记者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这种做法在许多省级党报媒体集团中已屡试不爽,它是“互联网 党报”之后的“党报 ”新模式。我认为,这将是解决传媒困境、加强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的一条新途径。原因有二,一是在传播格局剧变的条件下,党报的地位与品位是传媒集团所有媒体中最优质的资源,将这个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做强做大,符合各方需求。二是用“党报 ”做大传播平台,可以凝聚集团内部各方力量,为新闻传播改革创造机会与条件。例如除地方站增加地方观察和新媒体地方频道外,行业报也可以拓展行业观察,增办行业周刊和行业新媒体频道,并吸纳相关系列子报也参与联办,形成党报品牌的更大传播平台与合力。 这就是媒体融合中的结构与流程重组和再造,其背后是媒体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要把采编力量从各个媒体所有的束缚中解放到集团所有、平台所需这个层面,需要打破身份限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并且相互流转流动。打破身份,就要打破利益平衡,牵动一系列改革。对此,需要集团决策层面有改革的坚强韧性与定力,也要干部管理体制的相应改革进行配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