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教育、医疗、文化等薄弱环节,仙游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美章 通讯员 郑志忠 陈国孟)
初冬时节走进仙游,充分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教育补短板的12所小学13所幼儿园有序推进,12所乡镇卫生院按计划进行改造提升,县医院牵手乡村卫生所组建了“医共体”,县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项目正拔地而起,图书、影视、文艺演出服务到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面对全县116万群众,仙游在民生改善上成绩突出,但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短板比较明显。
“走进新时代,实现新图景,需要新奋斗。”自9月初以来,仙游顺应需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精心敲定180个民生项目,总投资173亿元,着力补短板,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增强百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让孩子上好学
自今年春季新校区投用以来,仙游县实验小学校长郭新榜更忙了,每周都要新旧校区两头跑,但他的心情很舒畅。
2011年,郭新榜调任实验小学校长后,心里有些“堵”:实验小学位于县城中心社区,招生片区内学龄人口数量多,只能办大班,一个班级60人。上级要求严控大班额,加上二孩政策的实施,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学校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
大班额苦了孩子,也累了老师,其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失衡。2015年9月,仙游在离实验小学几百米远的黄金地段建设新校区。新校区今年春季开学时投用,占地36亩,可容纳60个教学班,比老校区多了12个教学班。郭新榜高兴地说:“不论新旧校区,现在都是办标准班,今年招生条件还适度放宽了一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解决好有学上问题的基础上,让更多人能上好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仙游县教育局有关领导说。
教育补短板,仙游肯下大力气。28个2015—2017年校安及城区扩容项目,目前已竣工20个。今年新安排的180个民生项目中,教育事业项目有77个,其中一期工程拟建的12所小学13所幼儿园,已有7所动建。同时,县财政每年增加投入8600多万元用于教师的各类津补贴,推进创优争先,推动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下多大力气,就有多大回报。2016—2017年,仙游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6%,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13%,6~14周岁“三类残疾儿少”入学率98.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18%。
让群众更健康
自7月24日起,今年61岁的西苑乡凤山村李阿伯看病轻松了。他患尿道结石10多年了,手术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坐车40多公里到县医院复查,每次来回车费就得花40多元,真是费时费力又费钱。
那天上午,占地300平方米的仙游县医院“医共体”度尾片区凤山分站挂牌成立,凤山村2200多位乡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李阿伯步行几分钟到凤山分站,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常规检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仙游县卫计局局长蔡爱兰说:“医疗保障是人民健康保障的基础,对县一级来说,关键是夯实‘塔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既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设立凤山分站就是一次成功探索。2002年9月,凤山乡并入西苑乡,因山高路远,原凤山乡6000多群众看病更难了。
今年初,仙游决定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医院携手度尾镇、大济镇、西苑乡3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凤山分站因此成立。目前,该站每天有2名村医进行常态化诊疗,县医院和度尾、大济2家卫生院每星期还分别轮派一名医生坐诊。村民在此看病,新农合还能享受到乡卫生院的报销额度。
为了夯实“塔底”,仙游还打出一套医疗补短板组合拳:
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和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今年投资1.18亿元,实施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县皮肤病防治院迁建等医疗卫生项目共计7个。
全县325个村(社区)卫生所全部完成一体化规划设置,今年对25个村卫生所改扩建。
全县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7个,已签约居民数26.69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4.5%。
把分级诊疗拓展到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试点单位扩大到11个医疗单位,慢性病人基层就诊率达70.4%,县域内就诊率达68.72%。
让生活更精彩
行走在鲤城街道北部片区,只见塔吊林立,工程车、挖掘机、浇筑机、推土机来往如梭,一片建筑群拔地而起……
这是仙游“文教六馆”的建设工地。“文教六馆”是指县科技馆、县档案馆、县文化馆、县美术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4.54亿元,计划2019年底投用。
这片区是仙游县城“北进”的重要区域,在此建设“文教六馆”,仙游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视让人赞叹。“文教六馆”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仙游致力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改善基层文化服务,大投入、强管理,一个个在老百姓家门口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然形成,实现“图书服务到村、影视服务到村、宣教服务到村、文艺演出服务到村”。今年,仙游还组织开展“一会两节”系列活动,打造鲤声戏曲、非遗精品展等十大文化品牌,传承特色仙游文化。
全县还建设激情广场28个,成立多个表演队伍,积极组织健身广场舞等系列比赛。枫亭大型游灯、“博物馆日”活动、“非遗日”图片展、十音八乐、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每周六下午,该县宣传文化部门还组织仙游鲤声艺术中心在仙游鲤声剧场演出优秀莆仙戏剧目,通过公益演出让群众每周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非遗神韵。
县文体局局长胡建新信心满满地说:“通过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用幸福指数考量‘文化民生’,让群众的生活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