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莆田: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

2017-12-14 09:04:30 欧碧仙 陈荣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2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欧碧仙 陈荣富)1日,金银珠宝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莆田秀屿区上塘珠宝城举行,共征集到参赛作品950件;

2日,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十九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湄洲岛举办;

3日,世界工艺美术博览会、中科院第三届中国国际传统工艺技术博览会、2017年第五届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博览会在仙游县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开幕,短短3日意向签约5亿多元,实现交易3亿多元……

年终岁末,莆田文化产业盛事连连,活力四射。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引擎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走出一条传承创新并重、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五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地域品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

传承文脉,在传承中打响品牌

在莆田工艺美术城,走进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方文桃大师工作室,一座四面千手千眼观音雕像引人注目。这座观音雕像是峨眉山大佛禅院的镇寺之宝乌木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像的微缩版,贴花金四面造像,既继承明代造像特点,又有所创新。“2004年,我在莆田做出雕像小样,后来在南京按比例放大,再运到峨眉山安座。”方文桃历时3年才完成这座观音像,共计3000多只手,为国内千手观音之最。

今年75岁的方文桃从事雕刻艺术60年,尤以宗教题材雕刻闻名,是莆田木雕的一张名片。“莆田雕刻技艺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形成文化产业,源头在于历代手艺人的传承和坚持。”如今,他依然坚持创作和带徒,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匠心坚守,也是莆田深厚文脉的历史传承和工艺美术大师群体的一个缩影。

莆田文化底蕴深厚,民间工艺丰厚多彩,拥有妈祖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九仙祈梦文化、科举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莆仙戏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衍生出门类众多、技艺精湛的莆田工艺美术。在历代文人雅士的影响推动和能工巧匠的实践探索下,至明清时期,莆田形成木雕、石雕、宗教造像、金银首饰加工等手工艺行业,并盛行于当代,形成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

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近年来,莆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形成以工艺美术为主,跨界融合、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亮出莆田木雕、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首饰、工艺油画、妈祖文化旅游等5个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其中,莆田木雕是中国“四大名雕”之一,在中国高端工艺品市场及收藏界极具品牌效应;古典工艺家具为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高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金银珠宝首饰加工制造、批发零售占国内市场份额近70%;工艺油画出口总额占全球市场份额30%左右,被誉为全球三大油画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全球共有妈祖信众约3亿人,每年来莆朝拜、观光达500多万人次。

依托地域文化品牌效应,文化产业在莆田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首批六大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的仙游县工艺产业园,包含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坝下工艺走廊、仙游国际油画城和中国石艺文化城等项目,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莆田工艺美术城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工艺品专业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的檀香木、沉香加工交易基地;上塘珠宝城,已形成银饰、人造宝石、寿山石雕三大生产交易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珠宝产品集散地及珠宝艺术中心;北高国际珠宝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5亿元,集加工、生产、研发、展览、销售为一体;莆田国际油画城聚集100多家知名油画企业、常驻画师200人,延伸加盟画师1900多人,是年产值30亿元的专业市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