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好的出征 小吃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文化。 “难道以前吃的都是假的沙县小吃?”很多到过沙县的游客都发出过这样的惊叹。这是摆在沙县小吃面前的一个尴尬问题,多年的老四样,让沙县小吃逐渐失去新鲜感。 从事多年小吃技能培训的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鑫告诉记者,经过1600多年的传承,沙县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手艺,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吃文化。在册的沙县小吃有米、面、豆、肉四大系列,240多个品种。其中,有63种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很多品种存在制作工艺烦琐、保持期限短、配送要求高等方面的瓶颈,很多代表沙县小吃文化的品种难以走出去。 “在我们店里能吃到30多种沙县小吃,很多人来这儿就是为了吃我们的锅贴。”在沙县高速出入口附近的小吃文化城,有一家门庭若市的小吃店,它是按照沙县小吃集团连锁店规格装修的店面,有着统一的新商标和广告语,不同的是,右下角标注着这样一行字:沙县李记001号。41岁的李贤锦,是它的老板。 保留这一独家符号,李贤锦和县里都有自己的打算。2014年,沙县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沙县小吃制作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10个品种13个人成为第一批传承人,得益于独家秘方,李贤锦以“李记锅贴”上榜。 2010年,李贤锦等人带着沙县小吃“出征”上海世博会,名列各省市33个小吃档口销售额第一名。前不久,他又代表沙县参加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勇夺中国街头美食三巨头争霸赛冠军。“这充分证明了沙县小吃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竞争力。”李贤锦说。 “锅贴好吃,关键在配方,这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少数几个人掌握。”李贤锦也想走出去,“很多外地人找我们谈合作,但我认为相对于门店的扩张,质量和口味才是小吃的生命力。在实现保质保量的配送之前,随便走出去就是砸自己的招牌。”沙县李记有4家门店在沙县境内,有自己的小型“中央厨房”,原料、配料统一发货。 在产业化方面,更大的突破正峥嵘初露。 “大部分环节都已经实现流水线生产。”今年3月,罗盛钬入股成立的一品鑫食品有限公司宣布投产,经过不断技术创新,产量也从最初的1吨提高到8吨。“主要供应广东,极大降低几百家原先只能‘自给自足’的沙县小吃业主的劳动强度。”像一品鑫这样的柳叶蒸饺流水线企业,目前沙县已有5家。在一品鑫所在的物流园,每天有40~50吨小吃配料送往全国各地,一个更为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正在形成。 好消息陆续传来。 沙县与铁路部门已经达成在三明北站建设动车检测站的合作意向,而此举对沙县小吃走出去也是一大利好。“将有更多的始发动车,届时很多大城市都能在当天吃到原汁原味的沙县小吃。”罗光华说。 “我们最近考察了解到,锅贴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已经不再是难题,估计很快就能引进。”李贤锦激动地说。 延伸阅读:沙县小吃凭何远渡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