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沃源里居民点的群众饮用从山上引下的山涧水。
由于种种原因,福安市城南街道官村社区沃源里居民点149户1000多名居民20多年来一直在喝山涧水。今年5月,当地群众将情况反映到福建日报。随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该居民点自来水管道建成通水
东南网12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吴庆堂 黄石宝 文/图)
没自来水的苦恼
“20多年来一直靠喝天马山的山涧水生活,我们渴望能用上自来水。”今年5月23日,记者来到福安市城南街道官村社区沃源里居民点,67岁的居民池庆铃如此感慨道。
该居民点位于天马山脚下,居住在此的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从松罗、溪潭、社口等乡镇搬迁而来的农民。池庆铃在此居住了20多年。
“当初来到这,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水。无奈之下,我们引来天马山的山涧水饮用。那时,这里水源充足,大家也都是刚刚洗脚上岸的农民,对生活没有那么多讲究,水能喝就行。”池庆铃告诉记者,“可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和环境变化,近年来,天马山的水越来越少,也不像过去那么清澈。一到枯水期,居民为了争抢水源,还会发生冲突。”
记者沿山路步行10分钟,来到居民在天马山的取水点。这里到处是引水的塑料管,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就砌一个小型过滤池,生活条件较差的居民就随便在山涧水旁埋管引水。村民翻开一个过滤池盖,记者看见池内水体浑浊。
当日中午11时,记者走进居民家中。正在做饭的彭带弟说,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也住上了新房,可就是水不行,“由于没有自来水,家中的洗衣机、淋浴器成了摆设”。

如今,居民点有了自来水,80岁居民陈招用上了洗衣机。
对建设费的疑义
为了能有自来水,居民代表曾到福安市政府信访。
对于沃源里群众的信访,福安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回复是,已经向福安市政府请示,一切以福安市政府批示为准。
2015年8月19日,福安市政府[2015]157号专题会议纪要决定,将沃源里居民点纳入城南片区2015年旧管网改造项目,所需资金由福安市中闽水务公司测算,“一户一表”立户费用由用户出资,管道建设费用按比例分担。
可两年过去了,为何还不见自来水?
原来,中闽水务公司测算后说,埋设管道要160多万元,沃源里用户要承担50多万元,均摊下来,每户要出3500多元。“群众听说要收管道建设费,都十分不解。解决居民喝水难问题,应该是市政工程、民生工程,为何要收钱?同时,我们这里贫富不均,有的居民听说要收钱,认为还是喝山涧水算了,因此钱一直无法筹集到位。”村民郑昂生说。
有关方面的回答
带着居民的疑问,记者来到福安市中闽水务公司。
该公司总工程师周易说,公司十分重视沃源里居民点没有自来水的问题,已多次派人到实地勘察,并编制了设计方案,预算造价约163.7万元。按照福安市政府
[2015]157号专题会议纪要决定,政府出三分之一,水务公司出三分之一,群众出三分之一。因为资金没有到位,所以迟迟不能动工。
在城南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副主任缪绍章说,沃源里是由外来户聚居后慢慢形成的居民点,没有经过整体规划,因此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
“为了解决沃里源居民点和企业用水问题,我们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由于资金原因,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办事处主任章桂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就群众诉求继续和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让群众早日喝上自来水。”
破解难题的喜悦
在福建日报记者奔走呼吁下,沃源里居民点的问题愈发引起各方重视。
福安市城南街道办事处全力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进家入户,挨家挨户说明,由于铺设自来水工程费用金额较大,供水企业无力全额承担,住户也要出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做通群众工作后,6月28日,福安市中闽水务公司出资118万元,在沃源里居民点动工铺设自来水管道,10月1日正式通水。
福安中闽水务相关负责人说,自来水是事关广大群众的民生大事,但由于企业年年亏损,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所以沃源里管道铺设一直延后。“今年6月底,我们多方筹措了118万元资金来铺设自来水管道。按照福安市政府[2015]157号专题会议纪要,群众要分担三分之一资金;但考虑到沃源里居民经济状况,我们每户只收取了1000元建设费用。”
12月18日11时,记者再次来到该居民点。哗啦哗啦的自来水声、噼里啪啦的炒菜声,混合着他们的笑声,无不彰显着生活的红火。
“有了自来水,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身体健康也更有保障了。”居民黄声光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