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一边谋转型 一边助脱贫

2017-12-25 07:57:30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罗源县西兰乡在统一关闭石材厂的同时,积极谋划新的产业扶贫之道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洪映 刘其燚)

“现在的工资和原先差不多,可是打工的环境好多了,再也不像石材厂那样处处石粉乱飞,很安全、踏实!”22日,在当地一家雨衣工厂上班的罗源县西兰乡许洋村贫困户雷桃容,高兴地诉说着岗位的变化。

这家雨衣工厂正是由石材厂转型而来,目前已有60多名原来在石材厂上班的女工在这里获得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们6月份开工,等工人操作更加熟练后,还会扩大生产规模。”雨衣工厂负责人李丽琴介绍说。

从石材厂到雨衣工厂,是西兰乡积极引导当地石材产业转型从而带动脱贫攻坚的缩影。石材加工是西兰乡的传统产业,但粉尘污染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去年以来,西兰乡68家石材企业统一关闭,数千名工人需要重新就业,其中有一部分是全靠在石材厂打工养家糊口的贫困户。

如何避免石材厂关闭给这些贫困户带来影响?西兰乡将石材产业转型与脱贫攻坚工作统筹考虑,通过一系列的帮扶举措,争取让贫困户在产业转型中借机脱贫。

“让贫困户重新获得就业岗位,十分关键。”西兰乡人大主席游垂元介绍说,在引导石材产业转型过程中,西兰乡立足乡情,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禀赋,注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来的石材厂纷纷变成竹制品加工厂、雨衣厂、锡箔纸厂、养殖场、种植基地等,目前已有十几家企业成功转型,为贫困人口提供了一大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岗位。

原本在石材厂打工的贫困户林文平,如今到当地新成立的众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上班,每个月工资近3000元,不比当初在石材厂拿得少。“我们合作社拥有菇棚96个,100多位村民在这里就业,其中从石材厂转过来的有十几位。”合作社负责人、破石村村支书林灿树说,石材厂关闭后,西兰乡恢复了青山绿水,食用菌行业有望扩大规模,可以为更多贫困户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对于离开石材厂后有志于自主创业的贫困户,西兰乡也给予精准帮扶。

雷桃容的丈夫雷银华,原来和妻子一样在石材厂打工。石材厂关闭后,雷银华决定自己从事养殖业,到山里养鸭子。得知他的计划后,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立即为他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去年10月为他发放3000元“春风行动产业帮扶基金”,今年6月为他办理5万元小额信贷,又分头帮他买鸭苗、搭鸭棚、垒鸭塘,提前联系村里的“畲家缘休闲农庄”等农家乐,解决销售问题……

“每只鸭苗10元买进,80元~90元卖出,扣除养殖成本和运输、宰杀费用,每只能赚40多元。我今年养了100只,能赚4000多元!”雷银华满怀信心地算了一笔账:自家的鸭塘面积大、环境好,今后扩大养殖,一年养两轮,每轮200多只,光养鸭子就收入过万元。

目前,通过对接乡农村信用社和县农业银行,西兰乡一共为38户和雷银华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其中26户130万元分别入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苗木专业合作社等,每年可领分红;另外12户贫困户贷款41万元,用于禽类养殖、苗木种植等自主创业项目。

告别了污染严重的石材厂,西兰乡恢复了青山绿水、风景优美的原貌。依托自然优势和文化底蕴,西兰乡开始谋划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力争为脱贫攻坚增加新的动力。

“七境堂”茶叶是西兰乡优质特产,曾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二等奖。此前,因石材厂污染,“七境堂”茶的生产厂家七境茶厂不得不停产。如今,石材厂关闭,七境茶厂迎来了复兴的机会——原来的石材厂老板黄永浩等人,准备挖掘这一特色品牌,打造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七境茶山旅游项目已经进入签约阶段,项目将结合甘厝硒浦山生态园、翠丽山生态农场、许洋畲村等资源,形成一条旅游产业链。”游垂元表示,项目届时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帮扶更多贫困户找到致富门路。

如今,通过产业转型带动脱贫攻坚已成为西兰乡的共识,很多村庄纷纷主动引导和扶持石材企业转型,探索出一系列崭新的产业扶贫路子。

在寿桥村,原先从事石材行业的肖用元转型现代农业,目前已建成100多亩的皇帝蕉种植园,引领周围10户群众一起种植,今后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在洋坪村,村里以山水美景、明清古厝、国学文化为特色,建设水上农家乐、古装婚纱摄影基地等项目,准备立足于明清文化古镇项目成立合作社,让困难家庭通过老宅入股等方式共享发展成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