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回放
2018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广大读者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厚爱下,本报经济版与诸位同仁又携手走过一年。鉴往可知今,亦可开来。在岁月的年轮又将完成最后的弧线之际,我们特此梳理一年来本报经济版对我省经济领域大事小情的关注与思考,牵稳时光的手,牵稳彼此的手,继续共同前行。
《经济观察》透视产业变迁
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侧重于从微观角度透视产业变迁,分析宏观经济背景和中观产业形势下产业突围的着力点和转型升级的发力点,找准经济发展的命门,以对细部的精深报道,管窥经济动态,找出发展真谛。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本栏目推出《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铁观音第一股的谋变之道》《安溪:不再唯茶是农》《漳州蘑菇产业,寻找下一条出路》《老树新花 浦城丹桂香飘万里》《“仙作云共享”,领舞全行业》等报道,试图为有志者提供借鉴样本。
新兴产业气象如何?本栏目推出《厦门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第四极》《一个矿泉水瓶,一条绿色产业链》《“复兴号”动车门锁,将乐造》《互联网电视:产业突围,路在何方?》《平潭帆船旅游起航》《短视频行业:如何玩转“下半场”?》《仗剑法规,网约车如何更美?》《平潭风能产业满帆起航》等报道,试图发掘商机,见证成长。
产业有何新动向?本栏目推出《海西金融崛起“台江板块”》《莆田鞋业自主品牌乘风跨境电商》《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福州:地铁商业呼啸来袭》《抢滩城镇化,掘金PPP》《乡村旅游,慢一点才能更快》《打造产业动漫的“功夫”模式》《福建互联网企业:小步快跑,讨海全球化大潮》等报道,试图把脉经济,初探潮流。
《经济关注》聚焦经济事件
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重在关注经济事件,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动态,以事析理,以小见大,见证全省经济大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记录精彩时刻。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本栏目推出《泉州运动鞋服产业迈向“强者恒强”时代》《晋江伞业迎来自动化时代》《石狮服装业迎来大数据时代》《石狮童装:内外兼修 闯出新天地》《南安石材业掀起“创牌热”》等报道。
在政府有效作为方面,本栏目推出《泉州持续推动“僵尸企业”重整》《我省再出减负“大礼包”》《莆田成阿里巴巴“最亲密战友”》《传统知识:你掘金,我保护》等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本栏目陆续推出《你有二手设备 我给资金服务》《闽侯木艺“嫁接”建瓯》《国内首次无人机群组 跨海快递飞行在莆田告成》《三明在全省率先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报道。
此外,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方面,本栏目推出《你有二手设备 我给资金服务》《新三板创新层 闽企大扩容》《晋江:金融之匙打开农业深度转型之门》《马尾基金小镇开张啦!》等报道。
《经济评弹》剖析经济现象
相关报道请扫二维码
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携子栏目《区域锐评》紧跟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通过分析经济事件、剖析经济现象、辨析社会焦点,及时发声,释疑解难,引导舆论。
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我们推出《泉州专业市场亟待转型》《安溪重磅减负背后的发展新理念》《南平绿色农业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走?》《安溪“退茶还耕”的背后》《勿让邮轮经济沦为“过路经济”》《区域文化点是文化产业命门》《高端智能装备呼唤国产化》等报道。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们推出《安溪“候鸟式”用才的思考》《为创新“加杠杆”背后的转型动向》《省属国企改革尚需突出重围》《双轮驱动如何提振龙岩实体经济?》《“双创”激活民间投资的丰泽探索》《逆周期的加减辩证法》等报道。
在辨析社会焦点方面,我们推出《如何看待石狮活跃市场主体激增?》《传统产业重新站上“风口”?》咬合·磨合·融合——从社会关系看摩拜模式的风行》《体育全产业,“馅饼”还是“陷阱”?》《宗馥莉入主“中国糖果”将带来什么?》《晋江民企跨国并购释放何种信号?》《如何看达利食品被做空?》《如何看泉州传统制造业的“马太效应”?》《是线上布局还是轻资产转向?》等报道。
在为转型升级出谋划策方面,我们推出《民间资本撬动转型大有可为》《闽北旅游呼唤空间重组》《油茶致富,期待更多可能》《“泉州制造”转型呼唤“现代工匠”》《福建制造需要更多“单项冠军”》《泉州应加快发展工业品电商》《泉州传统制造业的蜕变逻辑》等报道。
特色子栏目·《特稿》深挖经济焦点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反映经济热点,深入细致地呈现经济现象原貌,鞭辟入里地剖析经济原理,我们今年特别设置了《特稿》栏目。
其中,《小绿瓶的功劳簿,不能躺太久》关注的是漳州产水仙牌风油精近40年“生命”的前世今生,折射出产地漳州60多年来的经济变迁史。《植物新品种:期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关注的是水仙花新品种“黄花水仙2号”受让却没有获得排他性法律保护的经济事件,管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在我国颁行20年来,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却刚刚起步的乱象。
此外,《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晋江胡萝卜产业:三头在外,如何一往无前?》《云霄枇杷:高优农业如何居安思危?》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追踪系列特稿》的组成部分。
特色子栏目·《追踪》紧跟经济热点
追随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萌芽到发生,从成长到成熟,从成功到推广……我们力求不错过重要事物的重要节点,及时关注,辩证解析,平衡报道。这是我们设置《追踪》栏目的初衷。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共追踪了11个线索。其中,《平潭海运业回归之势日盛》追踪2014年的《平潭成为海上闽商新据点》。《泉州持续推动“僵尸企业”重整》追踪2015年12月《诺奇“重生”》一稿引发的持续两年对泉州濒临破产企业的重整持续报道。《营改增“改”出获得感》追踪2014年6月《电信业营改增“落地”》以来对营改增利好我省企业的持续报道。《漳浦自行车产业火了》追踪2017年4月的经济评论《咬合·磨合·融合——从社会关系看摩拜模式的风行》。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们推出《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系列报道》,分别是《后“葱击波”时代,如何解题?》《泉州胡萝卜基地:红火背后有隐忧》《枇杷认养,好一着营销妙棋》及评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星星之火何日燎原?》。2017年4月,我们重访三项农产品产地,逐一追踪每篇稿件,推出《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系列特稿》,分别是《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晋江胡萝卜产业:三头在外,如何一往无前?》《云霄枇杷:高优农业如何居安思危?》及访谈言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我省该如何破题?》。2017年6月,举办研讨会,推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研讨会侧记系列》再予追踪,分别是《专家论剑漳浦:如何挥别“葱击波”?》《专家论剑晋江:胡萝卜产业可以更红火》。2017年11月,我们推出经济评论《农业转型升级,政府应适应新角色》,对之前的话题再予追踪。
其中,《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为本报经济版2014年以来第四年第四次追踪漳浦大葱价格“过山车”难题,《专家论剑漳浦:如何挥别“葱击波”?》为第四年第五次追踪。
特色套餐·系列报道呈现经济走向
过去的一年中,经济版共推出10组系列报道,分别是《关注年节经济系列报道》《聚焦农村老产业系列报道》《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追踪系列特稿》《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研讨会系列侧记》《聚焦福建新商帮系列报道》《聚焦乡村游系列区域锐评》《关注分享经济系列区域锐评》《关注漳州食品工业新动向系列报道》《关注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报道》《关注沙县小吃系列报道》。这10组报道围绕的或是政府工作重点,或是经济社会热点,或是产业前沿,或是区域经济焦点,我们从不同层面解剖,层层剥笋,曲径通幽,观照当下,继往开来。比如,《关注分享经济系列区域锐评》内含对产业方向的敏锐把握。《关注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报道》内含经济社会热点、政府工作重点、产业前沿等几大要素。《聚焦农村老产业系列报道》《聚焦福建新商帮系列报道》富有历史文化积淀,在呈现对经济走向的思考的同时,将我省的文脉也适当展示出来。
同时,我们在《聚焦农村老产业系列报道》《聚焦福建新商帮系列报道》等系列报道中,设计了微博话题讨论,并在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上设置专题,形成了报网互动,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密切合作。
欲览相关系列报道,请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手记
寻找贯穿经济新闻的本真
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2017年是我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第3年。
3年前,我对新岗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诚惶诚恐的我,买了许多经济理论书籍,咬着牙去钻研,什么是广义货币M2?什么是MLF(中期借贷便利)?什么是展业三原则……寻寻觅觅,兜兜转转,我不断在寻找经济新闻的本真。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书里记录的这样一个场景。1974年12月,在病榻上,顾准握着学生吴敬琏的手,颤颤巍巍地留下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神武景气终将到来,你要待时守机。”神武景气是日本经济高速复苏的一个阶段。而心心念念把最后一口气留给这个词的顾准,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他因一生颠沛流离,命途坎坷却笔耕不辍,矢志钻研经济理论,作出了卓绝贡献,而被誉为我国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
我想起了做文化新闻时,曾经采访过的一位摄影家告诉过我,他到西北采风,一户只有奶奶、姐姐、弟弟、妹妹的4口之家,家里唯一的男人——弟弟已经6年没吃过蔬菜。当他将身上仅剩的数百元钱全部掏出来的时候,这一家老少轰然下跪……
我想起了冯小刚的电影《1942》,华夏儿女在天灾人祸中与死神搏斗时,展露出的人性的挣扎……
我仿佛一下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贯通经济新闻的本真。我认为,政治应该是最大的慈善,可与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经济,又何尝不是呢?
于是,我在乡村戏曲演出里,看到了乡村经济的活跃;在晨练的宝剑里,看到了文脉流传中的区域经济生机……我们切换不同的视角,分解出不同的层次,梳理出不同的线索,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百姓的生计,国家的大计。或许,这正是经济新闻的本真。
经济,是活的,它养活了亿万百姓,又因亿万百姓的喜怒哀乐而奔流不息,从而经济也具有了喜怒哀乐。
在我们2017年6月策划的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研讨会结束后,我收到了晋江市蔬菜种植大户发来的微信:“近年来,其他行业过剩的资本大量涌到蔬菜种植上来。今年初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不少农户和菜贩亏损。不知道等待我们的会不会是退潮后的赤身裸体。”
近年来,我省各地频现农产品滞销难题。我们原以为,策划新闻发动爱心购买就是救市义举;我们原以为,请专家到原产地现场把脉支招,就有望根治顽疾。但当我辗转于农产品原产地县的生产大户、宣传部、镇政府、农业局,试图牵线引进多酚这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却四处碰壁后,再带着写好的六七页纸的报告材料到省农业厅寻求帮助又再次碰壁后,我忽然觉得作为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我做的还是很少很少,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能力还是十分十分有限。所幸,我们没有满足于新闻本身,至少在延伸传播链条和拓展传播实效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而这样的努力会一直继续。
歌德在《浮士德》里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经济新闻搭了这么一座桥,它让经济理论焕发出观照现实的光辉,它让零碎纷繁的经济生活有了理性指引,而桥的质地则应饱含着良知、操守、理想、风骨、情怀、担当……
新闻是有生命的,经济新闻亦然。在我们斟酌用哪个词时,在我们纠结该删还是增时,在我们踌躇该并还是拆时……在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深夜,我们只有用一颗满怀着为民情怀和报国壮志的赤子之心,去寻找经济生活中的每一分真、善、美,用生命里的每一滴心血去浇铸经济新闻里的每一分真、善、美,或许,这样的经济新闻才会脱离纸上谈兵,才不会落入书生论政的窠臼,这样的经济新闻才会有血有肉、有仁有义、有理有节。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唤醒读者心中的共鸣,育成经济新闻的生命之树,听到彼岸花开的声音。
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愿每一次夜阑卧听风吹雨,都有百姓心事入梦来。
记者感言
留下大时代的转型印记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一百多年前,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代表作《双城记》中的这段开篇语,用来形容当下的产业转型,可谓再恰当不过。
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感慨颇多。从晋江鞋服业订单聚集到安溪重磅减税、从泉州PPP逆势而上到石狮高新技术勃发上扬、从南安石材二次创牌到丰泽区“双创”发力……借助经济版经济评弹这个平台,一年来,笔者聚焦泉州、我省产业经济转型,采写、刊发了一系列评论性文章,继续为擦亮本报经济版的经济评论的金字招牌献一份力。
一篇篇的评论,是本报记者、编辑、新闻策划者长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结果。新闻,永远在路上。而新闻人的使命,很大程度上,就是释放激情,记录当下、记录时代。借助于媒体平台,笔者有幸用笔墨,在这个大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以泉州为中心的我省传统制造业,从手工作坊起步,走过了近40个春秋,缔造了纺织鞋服、建材、食品、纸品等数十个年产值超千亿、五百亿的产业集群,诞生了一大批草根企业家,这是我省产业经济引以为傲的资本和巨大财富。对于新闻人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新闻“富矿”。一年来,笔者始终以“挖矿工”的坚守与执着,关注着来自产业经济领域的哪怕一些细微的变化,希冀管中窥豹,发现新的产业演变轨迹,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飨读者。
敏感与敏锐,是新闻人起码的基本素质。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几乎所有传统制造业,无一例外进入了转型加速期。于是,内部的结构性大分化开始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出现了——行业产业、订单、资源等等,开始加速向好企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集中。好与坏、优与劣、强与弱,从未像今天这么泾渭分明。几乎与此同时,光电、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在泉州呈现萌发与初兴发展态势。强与弱的变迁、新与旧的转换,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信息冲击、思维碰撞与头脑风暴。作为新闻人,经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碰撞与风暴,无疑也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成长。
产业呈现如此走向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大分化的时代!这是“剩者为王”的时代!这是火与冰的时代!这是破旧立新的时代!作为新闻人,我们有幸从自己的视角见证这个大时代,倍感荣幸。
党报经济学,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政策经济学。必须承认,“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相辅相成,才是当下市场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生态。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的失职。从区域金改到产业政策刺激、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无形之手”发生失灵与偏差之时,来自顶层设计的“有形之手”总是及时出手进行“纠偏”。很显然,当前泉州产业经济领域呈现这种大分化现象,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大而言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量化式发展模式,早已走到了尽头。从总量扩张到质量优化、从粗放到集约,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作为新闻人,继续“挖矿”,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感言
留下大时代的转型印记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一百多年前,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代表作《双城记》中的这段开篇语,用来形容当下的产业转型,可谓再恰当不过。
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感慨颇多。从晋江鞋服业订单聚集到安溪重磅减税、从泉州PPP逆势而上到石狮高新技术勃发上扬、从南安石材二次创牌到丰泽区“双创”发力……借助经济版经济评弹这个平台,一年来,笔者聚焦泉州、我省产业经济转型,采写、刊发了一系列评论性文章,继续为擦亮本报经济版的经济评论的金字招牌献一份力。
一篇篇的评论,是本报记者、编辑、新闻策划者长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结果。新闻,永远在路上。而新闻人的使命,很大程度上,就是释放激情,记录当下、记录时代。借助于媒体平台,笔者有幸用笔墨,在这个大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以泉州为中心的我省传统制造业,从手工作坊起步,走过了近40个春秋,缔造了纺织鞋服、建材、食品、纸品等数十个年产值超千亿、五百亿的产业集群,诞生了一大批草根企业家,这是我省产业经济引以为傲的资本和巨大财富。对于新闻人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新闻“富矿”。一年来,笔者始终以“挖矿工”的坚守与执着,关注着来自产业经济领域的哪怕一些细微的变化,希冀管中窥豹,发现新的产业演变轨迹,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飨读者。
敏感与敏锐,是新闻人起码的基本素质。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几乎所有传统制造业,无一例外进入了转型加速期。于是,内部的结构性大分化开始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出现了——行业产业、订单、资源等等,开始加速向好企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集中。好与坏、优与劣、强与弱,从未像今天这么泾渭分明。几乎与此同时,光电、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在泉州呈现萌发与初兴发展态势。强与弱的变迁、新与旧的转换,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信息冲击、思维碰撞与头脑风暴。作为新闻人,经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碰撞与风暴,无疑也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成长。
产业呈现如此走向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大分化的时代!这是“剩者为王”的时代!这是火与冰的时代!这是破旧立新的时代!作为新闻人,我们有幸从自己的视角见证这个大时代,倍感荣幸。
党报经济学,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政策经济学。必须承认,“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相辅相成,才是当下市场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生态。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的失职。从区域金改到产业政策刺激、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无形之手”发生失灵与偏差之时,来自顶层设计的“有形之手”总是及时出手进行“纠偏”。很显然,当前泉州产业经济领域呈现这种大分化现象,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大而言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量化式发展模式,早已走到了尽头。从总量扩张到质量优化、从粗放到集约,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作为新闻人,继续“挖矿”,我们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