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26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吴静 文/图)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主办,东南网、福建博物院、福建省美术馆承办的福建文创市集12月30日将在福建博物院林则徐像广场盛大开市。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活动自启动报名以来反响热烈,吸引省内外众多商家踊跃报名参展。今天我们推出的参展企业是还物工坊,企业负责人吴启彬将带来不少他修缮和原创的脱胎漆器。 从传统工艺挖出创新 一个茶杯破了,通常人只能丢弃。29岁的脱胎修缮师吴启彬创新发现,紫砂、瓷器都可以与脱胎工艺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器皿。 “从小受母亲影响对传统工艺美术情有独钟。一次机缘巧合让我跟随福州民间漆艺师学习脱胎漆艺器物修缮,结果一发不可收。”据吴启彬介绍,他在和师傅一起帮助客户修缮脱胎漆艺器物后逐渐引发思考,脱胎这种工艺粘性这么强,为何不尝试和别的材质器物一起粘合、修缮呢? 说干就干,吴启彬带着梦想,与有着共同爱好和志向的好友,一起开设“还物工坊”,步入新生代漆艺匠人创业之路。“经常一天花在修缮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修修补补’的日子虽不华美,既然选择了,此生无怨无悔。”吴启彬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很少人利用脱胎工艺去修缮别的材质器皿,为了延伸创新,自己总是不断去尝试。目前最成功的就是将残损的建盏与脱胎一起修复、将景德镇陶瓷与脱胎结合,这几天还在实验玻璃与脱胎结合。 吴启彬正在修缮茶壶 探索创新产品很艰辛 “探索利用脱胎漆艺修缮器皿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吴启彬告诉记者,“刚开始创业的第一年,因为和制作脱胎用的大漆含有一种刺激物,经常导致皮肤过敏,需要强忍身体的不适坚持去进行修缮工作。” 据吴启彬介绍,修缮一件器皿,是不论器皿本身价值,只以工艺复杂性收费,但外行人不知道这其中的复杂性。“脱胎漆艺修缮的制作过程,从一件工艺品修补缺失开始再经过填漆灰、上漆、打磨和荫干处理等至少39道工序,这才做成半成品,漆器行话称“地底”。最后再施以打磨、髹饰研磨,再加以纹饰,使之成为绚丽多姿的脱胎漆器工艺品往往周期达3个月之久。”吴启彬说道。 添加原创元素后的,带褶皱荷叶杯 希望通过文创集市呼吁原创 吴启彬说,“现在‘还物工坊’工作室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我的工作更多是在残损工艺品再加工上,借助传统漆艺进行原创修缮,例如修缮处添加荷叶褶皱效果、用金粉画出银杏叶......。” 由于自己一直都是从事传统工艺创新工作,吴启彬希望通过本次参加文创集市,提倡和推广原创产品。“现在市场需要更多的原创”吴启彬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