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富口镇创新文化 打响红色文化特色品牌
2017-12-30 08:02: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2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近年来,沙县富口镇在扮靓村容村貌的同时,为乡村建设持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以文化活动引领、民俗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传播为主线,深耕乡村特色文化阵地,使村民享受到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文化大餐。 “草根”上台当主角 10月28日,夜幕低垂,富口镇姜后村灯火通明,曲韵悠扬。当晚,《舞动中国》《健身手拍鼓》《梦幻羌寨》等节目中,一众“草根”演员走上舞台、舞动身姿,村民们拍手叫好。 “演出队伍里有我的邻居,还有我的孩子。”村民冯金玉说,“身边的人上台表演,村里的老少都来捧场,有的老人甚至拄着拐杖前来观看,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广场舞是富口镇打造的“一乡一品一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该镇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占地1.3万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公园以及在15个村建设文体活动室和文化体育广场,为村民参与广场舞活动提供优质场所。 在此基础上,富口镇推行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新模式,镇村参与演出。既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搭建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又激发了乡村创作热情,培育了本土文化。今年初以来,富口镇村广场舞队先后走进荷山村、盖竹村、姜后村等,每月开展一次公共文化配送服务活动,为村民献上最接地气的广场舞演出。 群众走上舞台,带动了全镇广场舞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富口镇富口村、延溪村、姜后村、白溪口村等都组建了广场舞队,每支队伍至少30人。 古戏台重焕生机 皮黄腔、中州韵……12月3日,富口镇盖竹村云庆庵古戏台,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腔戏传承人邓建华正在指导弟子们练声、走台步。 盖竹村小腔戏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小腔戏俗称“土京戏”,有别于大腔戏的“大嗓子唱高腔”,戏里的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主要传统剧目有《千里走单骑》《古城会》《辕门斩子》等。2015年,盖竹村小腔戏被三明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盖竹村,每逢重大节日、庙会,当地必演小腔戏。为了保护传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2016年,盖竹村成立了小腔戏传承与保护中心,并在村中云庆庵古戏台举行拜师仪式,首批共招收8名弟子,都是本村在读学生,年龄最小的才7岁,最大的也不过16岁,利用暑期、周末进行培训。 “小腔戏是文化积淀的体现,不能让它失传。”邓建华说,“技艺传承是关键,通过定期演出,让小腔戏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近群众生活,同时招收新弟子注入新血液,以此传承文化根脉。” 此外,富口镇积极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工程,并建立镇旅游文化保护名录。鼓励以村为单位成立民俗文化传承协会,通过修缮文物、剧团演出等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正月迎烛桥活动、三月三迎铁枝活动等,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目前,富口镇旅游文化保护名录已收录迎铁枝等民俗传统9项,大腔戏等民间艺术3种。 红色文化“火”起来 今年暑假,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孩子们一起穿上蓝军装、戴上红军帽,徒步“行军”近10公里至富口镇荷山村,探访红军造币所、荷山炮台等革命旧址,听90岁的老红军陈能清老人唱红色歌谣、讲述红军故事。 每逢寒暑假,有不少校园夏令营、旅游团走进富口镇荷山村,开启“红色之旅”,在荷山村体验宣誓参加中央红军,接受训练,跟随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的历史足迹…… 传承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2014年以来,当地政府先后投入800多万元打造荷山红军村与莲花山风景区组合旅游服务基地,将荷山村红军司令部、通讯部、通讯站、造币所、红军医院、红军井、红军墓、炮台等革命旧址修复一新,开发红色旅游。同时,结合沙县富口镇中心小学“红娃少年宫”建设,开设红色小导游班,由小学生向来客们宣传讲解荷山村的红色历史。如今,荷山日渐成为沙县红色旅游的胜地,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活了文化,更乐了乡邻。此举为我们捧回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乡镇的金字招牌。”镇党委书记赵振华告诉记者,富口镇持续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一手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文化阵地“活”用,打响了现代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服务品牌。 |
相关阅读:
- [ 12-28]沙县:441个“五比五晒”项目有序实施
- [ 12-28]沙县:“清风”迎元旦
- [ 12-26]沙县:又见亲人“红军”来
- [ 12-25]沙县:购买假出生证落户,“父亲”落网!
- [ 12-24]沙县:搭建县域医学影像诊断平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