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记者视线】在安溪,最美的地方是校园

2018-01-02 07:53:00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张晓斌)

“这里变化真是太大了。”上月23日,在安溪崇德中学建校90周年庆祝会上,一位小时候曾就读崇德中学的老华侨看到如今的新校舍,感慨万千。

崇德中学创办于1927年,是安溪县第一所侨办中学。近年来,学校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已成为省三级达标中学。

该中学是安溪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安溪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全县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资队伍日益雄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教育发展提质升级。

发出创强争先最强音

走进安溪六中新校区,宽敞大气的校舍让人眼前一亮。校园占地190亩,比旧校区大了近4倍。学校有地理园、生物园、阅览室,有专用的历史、地理教室,有艺术楼、实验楼等,配套设施齐全。“新学校按‘保证20年硬件先进,50年不落后’的标准建设。”校长张清平说。

近年来,随着新城区的建设,安溪多所新学校拔地而起。“平均每年都有2所新中小学投用。”安溪县教育局局长高志强说。

走进刚投用的安溪一中新校区,一流的教育设施与校园美景浑然一体,构成校中有园、园中有景、景中育人的美丽画面,让人由衷地感叹,在安溪,最美的地方是校园!

“自2011年以来,全县积极推进创建达标高中和达标校晋级提档工作。全县现已有安溪一中、铭选中学、安溪八中三所省一级达标高中。”县长刘林霜介绍。

创建高等院校是教育创强争先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安溪举全县之力,建成目前全国唯一以茶产业链为主线设置专业的综合性、多学科本科(本一)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实现该县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对这座学院,安溪人慷慨解囊,捐资助建。截至目前,已认捐5.4亿元,创下历史上安溪民间捐资助学规模最大、金额最多的纪录。县委书记高向荣说,未来5年,安溪将实施高等教育升级发展工程,筹建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学院(泉州分院),提升安溪茶学院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由现在的2800人增到4000人。

据统计,2011年以来,安溪高考本科上线率平均65%、本一上线率平均20.2%,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奏响均衡发展协奏曲

祥华乡聪明学校是安溪最偏远的镇上的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该校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

同样位于偏远山区的安溪县长坑第二中心小学,也是一所普通完小,近3年在校生人数分别是626人、693人、732人,其中寄宿生分别为187人、209人、236人。

“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再将孩子带进城市就读,学生外流的现象大大减少;二是外出就读的学生陆续回流。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老百姓对本地的教育更认可。”长坑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陈才贵说。

自2010年以来,安溪县级以上资金投入9.36亿元,新建校舍61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学校校舍39.8万平方米;县级以上资金投入2.04亿元,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套。

同时,在安溪,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十分踊跃。近5年来,共接受社会捐资2.1亿元,用于改扩建中小学教学楼、师生宿舍楼、运动场馆和学校附属设施等,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安溪全县所有初中、小学100%建成标准化学校。

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于师资均衡。近年来,安溪坚持纳新补缺,在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2011年以来共招聘1500多名新教师(其中80%以上安排到农村缺编中小学任教),聘请编外合同制教师2200多人次,分流260多名初中超编教师到小学担任相应教学工作,其中分流81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任教,全县小学英语开课率提高到100%。

同时,安溪创造性设立“浮动”“选优”岗位,打破教师职称壁垒,疏浚教师流动渠道;设立“特岗教师”,选派63名特岗教师到感德、龙涓任教,化解边远山区教师欠缺难题;率先在全市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小片区”交流,108名教师异校任教,激发教师活力;从魁斗中心、湖上中心、尚卿中心、蓝田中心等4所超编学校选调32名教师到邻近缺编学校任教,促进师资均衡;引导644名教师参加对口交流,160名教师开展支教,300名以上教师跟班学习,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目前,安溪已成为第二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的县。2015年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上,安溪的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