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争创新品牌 再上新台阶
2018-01-13 08:19: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5日,莆田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过去一年,莆田举全市之力,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建设创出“湄洲速度”;获得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举办权……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8年,莆田将紧紧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和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目标,迈出新步伐。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优化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强产业提后劲,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增量崛起存量变革。 其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今年,莆田将围绕打造电子信息、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和医疗健康、高端设备、海洋五百亿产业集群,依托产业龙头,实施精准策划招商,达到倍增效应。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依托现有的龙头项目,建设佳华超金属膜基材、中电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力争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在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方面,将建设国际尼龙城;发展织造、染整、高端面料、循环利用、智能装备等全产业链……力争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 在医疗健康产业,加快建设高端专科医院集群、先进药械制造基地、康养中心、医学交流转化中心等,力争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其二是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鞋服方面,依托鞋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个性化定制和“中国军鞋莆田造”区域品牌,力争产业同比增长15%以上。在工艺美术方面,打造莆田好家具、好珠宝区域品牌,力争产值同比增长25%以上。 其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方位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营造环境,补齐短板惠民生 会议期间,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建设美丽莆田——代表问、部门说”活动,就市人大代表和群众关心的“水污染防治”“教育事业补短板”“卫生与健康事业补短板”专题,邀请13家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18位市人大代表的提问。这是莆田市人大常委会改进和创新专题询问方式方法,着力增强监督实效的新举措。 去年,列入美丽莆田建设的30个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在打造宜居环境方面,又有何作为?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一是要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多规合一”的管理平台;二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加快实施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污水管道90公里;三是要提升城市宜居度,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校园,新建改造城市公园10个、口袋公园50个,新增生态绿道30公里,开建夜景工程,刷新城市颜值;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建立“互联网+全民城市治理”模式,让群众既是管理者,又是受益者;五是全面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特别是要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LNG冷能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最具吸引力的亚热带冰雪体育休闲旅游目的地;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发展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繁荣文化,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婚事新办、喜事俭办、节事廉办、丧事简办、好事多办……”会议期间,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发出移风易俗倡议。 “莆田刚刚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更需要倡导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并以此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市人大代表、湄洲湾北岸开发区东埔镇长郭立忠表示。 提升文明素质,也需要政府在文化繁荣方面有所作为。今年,要大力弘扬妈祖文化、提升文化产业,不断夯实文化强市根基。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为保护好湄洲岛,今年,莆田将强化岛内、近岸海域及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生态保护,创建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百姓舞台”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持续发挥“文化+”功能,推进文化产业与创意设计、影视演艺、休闲旅游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提升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
相关阅读:
- [ 01-12]《莆田赞句进校园》获省“十九大精神微视频宣讲展播”活动三等奖
- [ 01-12]莆田荔城新度警方查获假冒品牌鞋上万双 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 [ 01-12]莆田市涵江区:一起乱倒建筑垃圾行为被查处
- [ 01-12]莆田市“网络求真”志愿服务活动再获殊荣:列入中国文明网地方品牌栏目
- [ 01-12]“共建美丽乡村莆田行”大型直播活动第七站:走进荔城区西天尾镇象峰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