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基层“最美人物”严道清:用数字守护碧水蓝天

2018-01-16 09:08:42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在同事们的口中,严道清有一对反差很大的称呼。一个叫“豆豆”,“吃饭睡觉打豆豆”的“豆豆”,很萌,小时候的伙伴起的,因为人缘好,尽管已年过半百,很多人平时还这么叫他;可一旦开启工作模式,大家都叫他“老严”,“严厉、严格、严谨”的“严”,谁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平时乐呵呵的“豆豆”非立刻板起脸来,变身“老严”不可。

“我们的工作就是与数字打交道,用数字说话,不严一点怎么行?”近日,记者在三明市环境监测站见到老严时,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不停变动。这些数字,正是三明市区8个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上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10、PM2.5等六大污染物的实时监测数值。

“去年三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9%,达标率位列全省第二,这对于三明这座老工业城市来说,尤为不易。”严道清是三明市环境监测站站长,54岁的他与环境保护打了一辈子交道,说起这些数字来如数家珍。他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亲身感受到三明市这些年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1986年7月,严道清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因为专业对口,他被分配到三明市环境监测站。可一来报到,他便傻了眼,一天不擦,桌子上、椅子上、窗台上、地板上就是一层黑色的灰尘,一天不换,白衬衫就能变成黑衬衫。

单位用一台机器“稳”住了他。这是当时三明市唯一一台进口气相色谱仪,可以对样本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但说明书上只有英文和日文两种语言。刚出校门的严道清热衷于这种挑战,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查资料,很快便独立开发了各类检测器的应用,形成了有机磷、有机氯农药、苯系物、总烃等项目分析能力。接着又在自备催化反应研究基础上,开发了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快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专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三明市环境监测水平由此上了新台阶,特别是有机物检测方面始终走在全省同行的前列,这得益于严道清的传帮带。

新技术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久后,严道清第一次到三明市最远的县出差,汽车在颠簸了一夜后抵达县城,远远就看到有人在宾馆门口等候。那是县环保局的同志,这位同志先开口:“是道清吧,市里来电话让你赶紧回去。”原来,当时还没有手机,市第一医院收治了一个患者,疑似食用了含有机磷农药的蔬菜,但缺乏相关鉴定技术,医院不敢贸然采取措施。救人要紧,严道清便搭上了返程的第一班汽车。得益于及时分析鉴定,患者最后成功脱险。

在老严看来,数字救人只是个案,但这些监测数字,有着更关键的作用——为决策者决策提供依据,必须精确再精确,严谨再严谨。

2000年4月,严道清调任三明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当时计算机已经逐渐普及,但环境监测工作仍处于人工作业阶段,难免会有遗漏差错,效率偏低。2004年,他牵头开发建设了市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使环境监测的任务下达、样品登记、质量控制、分析记录、数据查询等全过程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这一项目因此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老严,你来看一下,水质样本中的一个有机污染物指标偏高,但还在标准以内。”2014年1月,已是临近春节,在一次对沙溪水质例行监测时,同事的一句话引起了老严的注意。老严拿来检测报告仔细查看,虽未超标,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一指标的背后必有原因,一旦扩散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他立即向上级汇报,同时迅速组织对沙溪沿线的10条支流进行拉网式排查监测。

通过逐级布设监测点,加大采样频率,缩小污染源范围,对污染物进行不间断的昼夜连续监测,最终获取大量监测数据,用最短的时间锁定了沙溪支流——渔塘溪沿岸某企业为污染物排放源头。而目标的锁定也为省、市应急方案制定、应急指挥决策起到了关键技术支持作用。

“环境保护也是一场战斗!当时外场采样人员24小时连续采样,实验室人员通宵分析。”老严还记得,当所有检测指标恢复正常,警报解除后,踏进家门时已是那年除夕的前一天。看到眼前这个瘦了一圈的“豆豆”,妻子心疼不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