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帝封江,工人们正在采摘茉莉花。(资料图)
东南网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早在宋代,福州地区就出现了用鲜茉莉花与绿茶茶坯混合窨制的新制茶工艺。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茉莉花茶已在国际享有盛誉。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城市化进程需要,福州市传统的茉莉花种植面积减少到4000亩。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福州多措并举推动保护茉莉花茶产业持续发展。为了扶持茉莉花种植基地建设,政府出台相关补贴奖励,对新增种植面积每亩补贴2500元。
记者从福州市农业局种植业处获悉,2007年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文件,使得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恢复到1.8万亩。
然而日前,记者从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获悉,在此前监测调研中发现,福州茉莉花种植存在种植采摘者老龄化严重、收益不平衡、种植水平不一等问题。这一现状并不利于茉莉花传统种植技术的传承、保护和产业的发展。为此,记者进行多方走访,了解部门及行业的应对举措。
老龄化严重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项辛苦的工作”
去年夏天,福州市花茉莉花盛开的季节,郭斌坐地铁到福州火车南站,前往城门镇樟岚山花农张振发那里取茉莉花。
郭斌是福州茉莉花膏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内顶级调香师,他对茉莉花有着独特的感情。
福州茉莉种植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规模的基地种植的企业,另一种是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零星分布的小农户。郭斌说,这几年茉莉花种植面积是有增加的,但采摘者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
张振发今年57岁,种植着几十亩茉莉花,他对记者说,扣除人工成本及其他,每亩地收益在2000元左右。“花的价格还跟花的品质、经营管理、天气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有关,花农间有的收益差距也大。”张振发说,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项辛苦的工作。
在此前,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维奇团队对福州晋安、仓山、闽侯等地茉莉花种植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花农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55岁以上的占68.3%,随着年龄的下降,种植者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王维奇是福州茉莉花茶科技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农业遗产研究室副主任,负责上述遗产的监测项目,并为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54岁的金昌伙是福州闽侯县苏洋村村民,种植着200多亩的茉莉花,采用合作社的模式。“据我的观察,现在至少70%~80%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花农在从事,采摘、种植等也需要有经验的花农。”金昌伙如是说道。
王维奇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茉莉花种植小农户模式以老年人经营为主,即使是规模种植,雇用的劳动者仍然是有多年茉莉花种植经验的中老年花农,说明茉莉花种植业未来仍然离不开拥有丰富传统知识与技术的花农。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年龄结构十分不利于传统茉莉花种植业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茉莉花种植业如果吸引不来青年人参与,它的可持续发展可能面临严峻问题。
王维奇(左二)及粮农专家一行调研永泰春光村茉莉花种植系统。
收益不平衡
“每公顷收入高的45000元以上,低的不到7500元”
每年三伏天,福州茉莉花盛开时节,在城门镇樟岚山,翠绿的花叶点缀着朵朵洁白的花儿,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与张振发不同,花农金昌伙每亩地收益在1000元左右。
“花农之间的单位面积收益差距悬殊,高的每公顷收入可达45000元以上,低的不到7500元。”王维奇如是说。
业内人士分析,收益不平衡主要是有这几方面原因,一个销售渠道不畅,供需关系信息不通;种植茉莉花的品质、天气影响等自然因素,还有就是团队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
不仅在不同花农间收益不平衡,在年度上也存在。据茉莉花种植业的收益现状判断,福州大部分的小农户未来仍然很难获得单位面积收益上的大幅度增加,其继续种植意愿也不高。
郭斌常年跟花农打交道,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现在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在种植茉莉花,种植原因一个是对茉莉花有感情,另外是为了锻炼身体打发时间。
王维奇团队调查还发现,福州花农年龄结构的老化,造成该群体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单一落后,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不高,种植水平不一,影响了花农的种植积极性,阻碍了茉莉花产业的延伸发展。
在郭斌看来,茉莉花种植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技术传承问题。“年轻人不愿意种植茉莉花,一些传统的采摘、种植技术传承就会遇到问题。”郭斌认为。
王维奇分析,茉莉花种植许多环节目前难以实行机械化,必须由人力来完成,对种植者经验要求高,工作辛苦且效率低;另外,茉莉花收购的价格存在波动,具有一定的经济收益风险。
应对举措
福州连续三年(2017年—2019年)对新植茉莉花面积给予奖励——
新种植茉莉花 每亩奖励2500元
记者获悉,为了扶持茉莉花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福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促进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福州市农业局决定连续三年(2017年—2019年)对新植的茉莉花面积给予奖励。奖励对象包括:茉莉花茶生产企业、茉莉花种植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奖励标准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对当年新种植的茉莉花面积,每亩奖励2500元。
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按照《规定》要求,福州市农业局根据全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以及今后茉莉花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全市茉莉花种植基地分级保护标准。去年2月,福州市拟定首批茉莉花基地保护面积为3273亩。其中,一级保护面积2380亩,二级保护面积893亩。在现有的这些茉莉花保护基地中,有些区域是福州原种单瓣茉莉花的发源地,如仓山区的帝封江湿地、城门镇等;有些区域是福州市政府近年来重点鼓励和引导种植的地方,如长乐区营前街道、连江县官坂镇、永泰县梧桐镇等区域。
业内人士也指出,《规定》让福州茉莉花茶有法可依、有家可归,给全市花茶企业和花农吃了一颗“定心丸”。
福州市农业局种植业处处长张建胜说,2007年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文件,使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恢复到1.8万亩。“今后政府还将加大保护支持力度。”
专家圆桌
“与文创相结合多元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茉莉花种植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要有品牌意识,建设茉莉主题公园、茉莉小镇等,上升到文化、专业品牌的高度,全社会来共同推动。”郭斌指出。
以法国香水业的中心格拉斯为例,由于产业的提升转移,格拉斯茉莉产业成功向香水、旅游、休闲等行业转型。郭斌认为,福州茉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茉莉花茶、茉莉花膏的发展,更需开发文创、温泉、旅游的应用;向品牌及中、高端市场衍生要效益。
这个想法与王维奇的思路有相同之处。王维奇建议,可以发展以茉莉花种植为核心的多种产业模式,如以茉莉花种植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提高其经济收益并改善其工作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茉莉花茶应该考虑走高端路线,打出特色品牌。发展自身的品牌内涵,开发挖掘多元的茉莉花文化价值,也可以考虑从文创的角度,对茉莉花茶进行更加多元的价值提升。
“地方政府补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肥料补贴、花苗更新补贴、生产保险等,降低花农的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收益与积极性。技术传承上,建议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网络交流平台,对当地花农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种植技术信息的可获取性,并可开展间作套种多种种植模式,提高茉莉花种植收益的稳定性。”王维奇建议,改善茉莉花的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网络化的供需信息平台等,鼓励花农和企业签订供需合同,形成政府、企业和花农多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