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省人大代表们就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等话题展开讨论。本报记者 林双伟 摄 东南网1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郑璜)“依靠技改投入,我们成功打造了啤酒行业智能化生产的样板,以此为基础,实现产品升级。”28日,省人大代表、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中国东南事业部总裁何建平与记者分享了由技改释放的“红利”——去年,在啤酒行业的低迷下,企业利润逆势增长超过20%。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打好“数字化 ”“标准化 ”组合拳,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实施500项以上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推动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对标国际标准、创品牌、提品质。这让来自这些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他们表示,技改不但提升生产效率,更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基因重构”,让它们“脱胎换骨”。 撬动中高端杠杆 去年底,斥资28亿元的百威英博雪津迁建项目一期150万吨工厂建成投产,比计划提早6个月。“我们迁建的同时实施技改,仅设备就投入16亿元,引进全球首条智能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德国整装进口先进生产线。”何建平介绍说。 据介绍,这条自动化、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线,让生产效率提升30%~40%,节约人工成本40%,同时,年可实现节能减排效益3000万元。 技改为产品升级奠定基础。何建平表示,企业计划引入百威大师、百威金樽、福佳白啤等高端产品,同步研发鸡尾酒、麦汁饮料和桶装啤酒等个性化产品,提升超高端、高端市场占有率,形成“百威、贝克雪津 进口高端产品”的“1 1 1”品牌组合新战略。 技改不仅撬动了产品端,还作用于新业态的拓展。如今,通过建设6500平方米的工业旅游体验区,装配国际先进的精酿小生产线,实施个性化产品定制,百威英博雪津正加速打造中国特色工业旅游基地。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推广‘增材制造’,我们正在将其运用到纺织行业中。”报告中这四个字,格外吸引省人大代表、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华玉的目光。 “增材制造”,可以理解成纺织业的3D打印技术。当前,华峰正利用自主研发的“鞋面一体成型工艺”“一浴多色”等技术,将传统鞋面制作的备料、冲裁、削皮等十几道工序压缩为布料成型、水性环保印刷、升华转印等3道工序,让鞋面生产一次成型;同时,以节能环保的水性环保印刷技术直接取代PU皮料。 近年来,华峰依靠实施总投资33.5亿元的系列技术改造,形成拉丝、织造、染整、面料、成品、纺织智能装备等较完整的产业链,进而融入高端面料全球供应链,成为行业龙头。 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认为,福建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优势突出,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样明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正撬动传统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对我省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数据显示,去年,省经信委组织实施5批共807项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623亿元,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850亿元、新增利润56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