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福建省优秀竞技体育教练员风采:守一种精神 铸一片匠心

2018-02-07 08:13:16 沈体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 沈体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的匠心。在体育比赛场上,每一个优秀运动员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优秀的教练,共同分享胜利或承担失败。他们之间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让我们感动;教练们的慧眼识珠和奉献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日前,省政府发布表彰决定,对我省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的竞技体育获奖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这其中就包括了带领队员登上最高领奖台的16名教练员。

优秀的教练员如伯乐,而优秀的运动员如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辉煌在赛场,感动在背后。几秒钟,足够诞生一个冠军,而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世界冠军需要等待几十年。

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材质,没有出色的工匠去雕琢,也无法成为传世的工艺品。体育事业培养人才同样如此。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也是这个道理。更为关键的是,在每一场比赛中教练员都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柱。把掌声献给那些领奖台上英姿飒爽的身影时,请不要忘记向他们的教练致敬。

今天,我们挑选八名我省竞技体育的优秀教练员,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中间有的带领队伍走出低谷、有的填补了我省竞技体育的空白、有的延续着昔日的辉煌。在喧嚣中,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内心的宁静,凭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他们,是福建竞技体育教练员群体的缩影,撑起了我省竞技体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李喆: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福建击剑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

2013年的辽宁全运会,“包揽”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福建击剑队的成绩册中。“三慧”戴慧莉、方慧敏和乐慧林囊括女子花剑个人前三名,那也是福建击剑第一次戴上全运金牌。

2017年的天津全运会,福建击剑队再度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女子花剑团体、男子花剑个人的两块金牌和女子花剑个人的一块铜牌,捍卫了福建花剑的江湖地位。

这个四年,福建击剑队没有躺在既有成绩的功劳簿上,而是着力于培养更多年轻人,乐慧林、刘咏诗、陈海威、施嘉洛等主力选手也输送到国家队,参加仁川亚运会、里约奥运会等顶级大赛。队伍整体实力的点滴累积,方才有了在本届全运会上的出彩绽放。

“花剑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不希望走下坡路,因为下去了就很难再创辉煌。”2001年,只带一名年轻助教、几个小队员,李喆从广州来到福建“拓荒”,面对的几乎是一张白纸。

从基层教练成为专业教练,李喆丝毫不敢懈怠。“到了专业队,压力更大,作为教练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包括打法,都要与时俱进。”李喆说。业余体校带队员,打好基础最重要,到了省队,就要全方位提高队员,心理、技战术打法等等。

从2001年到2017年,正好16年,4个全运周期。“第一个四年,我们队员能打进前八;第二个四年,我们的目标是进入前四,达到了;第三个全运周期,我们力争在全国大赛中夺冠,也做到了;第四个全运周期,我们力争男女队同时都有突破,今年,我们也做到了。”李喆一句话总结了过去16年。如今,福建击剑队已向国家队输送了林声、刘咏诗、乐慧林、陈海威、施嘉洛等运动员。

“培养出好苗子,输送到专业队,再输送到国家队,到世界舞台上去发挥出来。这是作为教练员最高兴的时刻,与此同时,也验证了教练员的执教方法,为自己增强了信心。”李喆说。

李喆一直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很幸福的。”在这里,他把击剑带到了一个顶峰,在这里,他体会的是作为教练的幸福。

如今,东京奥运会恢复了男、女花剑的团体项目,这对福建运动员来说是个机会。这位把人生精力最好的时光都留在了福建的教练坦言:“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梦想,就看看能不能再培养出世界冠军,希望更多福建运动员未来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牟连娟:要给孩子们一个梦

2013年辽宁全运会,王庆玲夺得女子七项全能冠军。2017年天津全运会,除了王庆玲卫冕之外,沈沐含还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银牌。福建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形成了强劲的集团优势。不过,几乎没人知道,14年前省田径队成立女子全能组的时候,是妥妥的白纸一张。

“能拿到全国冠军没有秘诀,就是师徒共同吃点苦。”牟连娟说。田径全能项目多,技术复杂,早年并非福建的传统优势项目。牟连娟大学毕业后分配来福建,接着练了几年全能,后再转做教练。用时髦的词说,她是在“创业”,但更像是“拓荒”。

说要共同吃苦,这“苦”,集中体现在训练上。对练全能的女孩子来说,训练真的是一切,没有星期天,没有逛街,没有自己的时间。“师徒每天没什么事,就是磨呗,磨技术。”她苦笑了一下。至于教练的苦,她没有说。

牟连娟说:“在福建,基层和体校并没有专设全能这个项目,孩子们到我手里时,大部分项目都不会。”

两届全运会冠军——王庆玲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国外,练习田径的孩子是所有项目都要练,然后拔尖的被调走做全能选手。而在国内,全能选手都是各专项成绩不突出的孩子。当时王庆玲在省体校时,她练的是跨栏,因为成绩不突出,我才能把她挑过来。和她同一批被我看中的孩子,因为专项成绩好,都拿不到手。”

让牟连娟欣慰的是,王庆玲非常配合,“只有她配合你了,你才能把自己的训练计划一步步实施下去。应该说,王庆玲能走到今天,自己的努力占了80%!”

对于自己的队员,牟连娟要求她们每年都要订一个目标,“能不能完成不重要,起码作为运动员要有目标,你有目标了我才能够跟你一起奋斗。不管目标定什么样,可以不给别人看,给自己看,给教练看,教练不会笑你的,你定得高了,教练觉得你有远大的目标,大家共同努力,你定的低了,教练会开导你”。牟连娟认为,当教练员不光光是在训练场上,生活中和思想上同样要教她们。

近年来,王庆玲在大赛上基本没什么失误,成绩都有所提高,唯一遗憾的是在仁川亚运会上屈居亚军。牟连娟说:“明年亚运会一定要赢。因为要给孩子一个梦,要帮她们圆这个梦。因为这届亚运会可能是她的最后一届亚运会了,二十八九岁也该有自己的生活了,不能一辈子都在田径场上。”

魏丹彤:不放弃任何一名队员

在天津全运会结束后不久,魏丹彤又带着队员参加了全国传统拳冠军赛和全国武术冠军赛两个赛事。

1993年,魏丹彤在拿到世锦赛冠军后,选择了退役。但是,她并没有离开武术,转行做教练的她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和武术的缘分。在2013年辽宁全运会和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她的弟子林凡和陈惠颖均夺得了女子南拳全能的金牌,延续了福建武术在这个项目上的辉煌。

对于教练这个职业,魏丹彤说,其实教练和运动员的压力是一样大的,只是教练员操心的东西更多,“当教练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一定要拿到什么,也没有给自己非常大的目标,就是想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于是,省体工队的武术馆里,就出现了一个“疯狂”的魏丹彤。“在训练场上,他们都说我是‘疯子’。为了激发运动员的斗志,我经常比运动员还激动。我跟队员说,只要你们能练起来,我当‘疯子’也没什么关系。”

“在常规训练时,踏踏实实地练好功夫,比赛时正常发挥出来就好。不能一走上赛场,就想着‘我要夺第一’。保有这样的心态,就等于给自己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往往就会失败,因为心都放到了夺奖上,而不是在技术的发挥上。”她说,正确的心态应该是:训练时,心要“抬高”,比赛时,就要“放低”。要把训练当作比赛,把比赛当作训练。

在魏丹彤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学生中,有不少都是在这里学了十多年了,他们跟教练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都长,师生之间的感情都非常深厚。所以,我们除了当好教练,还应该扮演父母的角色。”她说。其实,队员们在她心里的位置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孩子。“我跟儿子说,在他身上会用1%的精力,在队员身上会用99%的精力。”

而对于每个队员,无论天赋高低,魏丹彤的期待都是一样的。在魏丹彤看来,武术需要天分,“尽管有的队员的确走不了很远,还是希望他们能在我的培养下,走到更高的地方”。

明明没什么希望,为什么还要这么用心,这么努力?魏丹彤说:“就觉得希望能让他做得更好一点。所以,在队里,重点的队员不放弃,看似不太可能夺冠的也不放弃。我认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魏丹彤说,不放弃任何人,这或许是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吧。

影片《一代宗师》里有这么一句话:“功夫,就是时间。”武术,对于魏丹彤来说,贯穿了童年、青年和中年这三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可谓是形影不离。魏丹彤说:“即使在生活中,我也会不自觉地琢磨和总结训练比赛中的不足,感觉自己的主体就是在队里,生活跟工作已经完全分不开了。”

在魏丹彤看来,武术让她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在武术教练生涯里,带的队员基本上都出成绩,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收获,我也无怨无悔”。

刘小辉:走出低谷,向最高峰冲击

从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颗粒无收到2017年天津全运会夺得三金一银一铜,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队主教练刘小辉说:“这四年有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

从1999年福建激流回旋队成立之初,刘小辉就由静水皮划艇教练转岗从事激流回旋教练员工作,历年来所培养的运动员先后获得亚运会冠军、多次亚锦赛冠军及全国冠军。

在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省优秀运动队的主教练,刘小辉始终深感责任重大。他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努力在教练员的岗位上严谨认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工作。”

由于长泰训练基地老旧,已不适合激流队的专项训练,所以队伍长年累月在外省训练,刘小辉基本整年都顾不上家。“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孩子。我想起了去年在河南训练比赛时,正值孩子在福州参加高考也没有时间回去陪伴,全靠爱人在家照顾,最让我感到愧疚的是在浙江老家八十五岁高龄的父母在这四年周期里也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他们。”刘小辉说自己亏欠家人太多,但是依然无怨无悔。

当每届全运会的来临,不仅是对运动成绩的考验,更是对每一名教练员意志和责任感的考验。在刘小辉的记忆中,2015年在广州全国锦标赛期间,他高烧近40度仍然坚持一边输完液,一边带队训练,顶着高温指挥比赛,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而这都是他执教生涯里的常态。

为了备战四年一次的全运会,激流回旋队从2016年11月开始了第一阶段为期四个月的冬训工作,主要目的是为后期的专项训练打好体能储备,进行了大量的有氧能力,基础力量,专项力量和专项基本功的训练。并且通过月测验看出队员在最大力量、有氧能力和各项身体素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去年4月8日,队伍转场河南宜阳全运会场地为备战5月18日到22日的全运会预赛做准备。在预赛中,福建队取得了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两个第三名的好成绩,为8月份的决赛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总结天津全运会,刘小辉收获颇丰,“队伍参加大赛的稳定性提高了,心理抗压能力增强了,对于项目制胜规律认识和把握能力的提高”,此外,刘小辉认为这同样是一次团队协作的胜利,“全队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医务,摄像,传递,比赛信息等)的工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使教练员很少分心,可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指挥比赛。为这次比赛取得好的成绩做了有力保障”。

“人生本来就是一条时间铺就的路,走过了今天就没了今天;但是,人生更是一条回忆铺就的路,一路走来洒下拼搏的汗水,既有失败的苦涩,也有成功的喜悦,我期盼着福建激流队员能登上奥运的领奖台。”对于未来,刘小辉自知任重道远,但是同样目标远大。

刘群:世界最高领奖台是我和队员心中的目标

2014年仁川亚运会结束后,刘群从伊朗赛艇队来到了福建赛艇队。

对于刘群来说,这是一段全新的征程。福建赛艇队里除了2013年辽宁全运会冠军段静莉之外,其余11名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主要是由首届青运会的队员们组成的,大部分都是在1997年之后出生,基本没有参加过大型综合性比赛,比赛经验基本是零。”面对天津全运会,刘群坦言,主要目的是锻炼队伍和培养年轻队员。

在天津全运会上,段静莉成功卫冕,此外,年轻队员们也没让刘群失望,拿了一个第四,两个第七。“从年龄上和其他队伍相比,我们女子组全体队员是属于年轻队伍,所以在比赛经验上我们也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队伍比赛中相对弱势的一方面,但同时也是我们今后训练和比赛的最大优势,年轻队员的提高空间很大。”对于执教经验丰富的刘群来说,他往往能看到一个问题的两面。

年轻意味着不怕失败,年轻同样意味着无限可能。“下届全运会是这些队员的黄金年龄,经历过一届全运会的洗礼,队员从心理承受能力和比赛经验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下一周期训练中还是要注重队员个体能力的提高,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和统一性。”而对于未来,刘群不仅有了信心,同样有了规划。

和刘群聊起福建赛艇,段静莉是一定要提到的。

段静莉在福建队的教练刘群曾这样评价这名得意弟子——“她训练很扎实,不论场上场下,作风都很硬朗”。

用“墙内开花墙外香”来形容段静莉毫不为过。赛艇,这个在教练刘群口中“非常高贵”的项目,尽管已经在北京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上先后实现竞技成绩的重大突破,但在大众心目中,它依旧是冷门体育运动。

“段静莉是亚洲选手中第一个登上单人艇奥运领奖台的。”刘群告诉记者,过去四年,他的弟子保持在高水平,而且水平还在上升,“连续三年成为世锦赛的种子选手,这极其难得”。

刘群说,段静莉虽然是队里能力最强的队员,但她人很大气,不计较,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很严格。这种素质,能让她很好地完成教练的要求,苦练内功,做到“以我为主”。

“福建赛艇队除了1989年出生的段静莉,参加本届全运会的都是青运会后上来的年轻队员。别看他们还是孩子,但练得很苦,训练中指标完成得很好。”刘群感慨地说,“竞技体育就是拼,没有捷径可走。”

刘群曾是中国国家队赛艇运动员,他在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和1986年首尔亚运会上接连夺得赛艇单人双桨比赛金牌。而在来到福建队当教练之前,刘群还执教过韩国、伊朗等多支队伍,刘群说:“不管在哪个地方当教练,只要是赛艇教练他就乐意,因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陈勇:将责任和使命举上头顶

天津全运会举重63公斤级决赛最后一举时,邓薇放弃了冲击世界纪录的尝试。她表示,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在未来冲击更好成绩。

在邓薇的主管教练陈勇看来:“对于高级别选手,重塑辉煌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努力,还要面对外界的诱惑。邓薇做得很好,她为了事业懂得取舍,为了职业目标坚持稳扎稳打,这体现了很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荣誉是闪亮辉煌的,可背后有着运动员、教练员、保障人员极其艰苦的训练和付出。

2008年12月,邓薇进入国家队后,陈勇成了她的主管教练。“举重训练肯定是苦和累的,具体没有特别进行统计,但是她每天训练的重量累计大概要达到15吨。”陈勇说,如果平时不能很严格地要求,比赛中肯定会出现问题。

“邓薇不仅能吃苦,还是个爱动脑筋的运动员。”陈勇说,邓薇平时在训练时就喜欢对一些专项技术进行琢磨。

训练场上,陈勇和邓薇是师徒,场下,他们更像是一家人。“不训练的时候,我们也嘻嘻哈哈,我们要让她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成长。”陈勇说。

去年里约奥运会,邓薇发了一组照片,配上了这样的文字:师徒俩没事逛逛奥运村,玩玩跷跷板,拍拍照,童心未泯呀。而陈勇不仅陪“玩”,还给弄好吃的。“外出参加比赛的伙食肯定是够营养的,有时候我就给她煮一些面或者粥,她倒是很喜欢。”陈勇说。

像师徒,更像亲人。这只是陈勇执教风格的一个缩影。

为了使运动员能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陈勇常常与队员沟通聊天,第一时间了解队员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关心队员的衣食住行和健康成长。他常常教育队员除了练好举重外,还要认真学好文化课,亲自过问队员的学业。

在训练方面,陈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每堂课都系统、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根据每个队员的生理特点、体力状况、训练季节、比赛的时间科学地安排训练量和强度,使队员始终保持旺盛状态。每次训练后他总是及时总结运动员的训练感受,攻克技术难关,真正做到练前有计划,练后有小结,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从而使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陈勇常说自己很简单,就是一名努力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做精的体育工作者。陈勇自小就开始学习举重,从1989年进入福建省男子举重队以来,身为运动员,认真训练、曾获得过1996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冠军;1997年全国运动会季军。退役后,他成了一名举重教练员,以队为家,队里就是家里,家里就是队里。

尽管自己的弟子在世界大赛、全国大赛上摘金夺银,但是陈勇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个教练员应尽的义务。在陈勇看来,竞技体育来不得半点虚,而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天道酬勤。

高传卫:想要精彩就要用实力说话

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帆板比赛,福建队历尽艰苦仅取得了一枚银牌,一个第四,一个第七,没有金牌入账。

高传卫说:“当苦战四年没有结果的瞬间,作为体育人的心情,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比赛结束时,我们队伍可以说是垂头丧气、悄然无声地离开赛场。当时,我们就全队上下憋着一口气,暗下一条心,四年后全运会再见高下。”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高传卫带着他的弟子们选择了坚定前进,选择了挥汗如雨,以大海为家,以风帆为友,“每一堂训练我们的队员都认认真真,每一次实战我们队员都全力以赴,每一场比赛我们队员都奋勇拼搏。训练单调乏味,转战国内外赛场的艰辛疲惫,没有吓倒我们,我们一刻不敢松懈”。

四年全运会周期,高传卫和教练组成员精心组织,细致分工,放弃了节假日,放弃了许多需要挤时间陪伴妻儿老小的许诺,放弃了多看一眼嗷嗷待哺的孩子的机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步步地引导队员,卧薪尝胆,勤学苦练。

在2015年福州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福建帆板队在所设的三个项目中,拿下了两金一铜。高传卫说,青运会只是一次中考,而真正的大考是天津全运会。在这次大考中,在帆板所设的两个项目中,福建队再获一金一银一个第五,这是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而这背后是教练员、运动员无私的付出和拧成一股绳般的团结。

“从预赛开始,我们年轻队员就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如常年甘当陪练,到决赛更是合力促攻坚,队员们认真听从教练指挥,不计个人得失。在男子RS.X项目中,刘春壮、叶兵交替领先,最后为了确保金牌的取得,刘春壮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名次。吴侠、黄震、黄先婷、王亚妮等年轻队员英雄般地停止在阻击对手的征途上。退役多年的老队员陈秋斌,当队伍需要她复出时,她放下蹒跚学步的孩子,为了团队的最终胜利再次投入全运赛场。”说起这四年付出,高传卫总是先说到自己的弟子。

天津全运会结束了,但是福建帆板队的队员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去年9月份日本东京结束的帆板世锦赛上,中国帆板队包揽了男女项目的冠军。其中,叶兵勇夺男子RS.X级金牌,卢秀云夺得女子RS.X级铜牌,黄先婷斩获女子21岁以下组RS.X级亚军。

对于福建帆板队来说,这一年是丰收的一年。高传卫说:“无论是创造我省1979年建队以来男子帆板项目首次全运会夺冠历史,还是代表国家队创造在帆板世锦赛上夺得第一个男子奥运项目世界冠军,福建帆板队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我们全队上下团结一致,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外,和各级领导、同事、家人的全力支持分不开。”

在高传卫看来,把福建帆板队建成优势项目并不是终点,把队伍带成集团强势项目才是目标,“我们坚信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漫漫人生路,想要精彩就要用实力说话”。

胡守文:培养世界级体操王子是我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天津全运会,在胡守文的指导下,林超攀摘下男子全能金牌,同时还将3个单项的铜牌收入囊中,这是时隔43年,福建男子体操重夺全运会全能金牌。此前,林超攀还获得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季军,成绩斐然。

从省队到国家队,胡守文指导了林超攀9年。胡守文回忆道,少儿时,林超攀并不突出,但从2010年开始,他的天赋和灵气逐步展现,开始在全国、亚洲的青少年体操比赛中取得佳绩。

随后,胡守文与林超攀携手创造了多项“纪录”。在他的指导下,林超攀成为第一个获得世锦赛冠军的福建体操运动员(2013年世锦赛双杠冠军);第一个获奥运奖牌的福建体操运动员(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团季军);时隔43年,代表福建男子体操重夺全运会全能金牌。

四年一个全运周期,林超攀在这个周期里的表现,胡守文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认为,林超攀骨子里还是有闽南人的那股拼劲儿,“他是比赛型选手,比赛时敢拼,往往发挥得比平时训练来得好。”胡守文说。

教学过程中,发掘每个运动员的特点,是胡守文多年的执教经验。以林超攀为例,因其性格外向,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胡守文在训练上给他更多的自由空间。“状态好的话,多做点训练,状态差的话,可以少做,甚至不做训练,但一定要补上,保持总训练量不变。”胡守文也坦言,这样的训练方法并不适合每个运动员,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运动员,训练量一定要严格执行。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每个运动员都希望有所成就。但是,当教练面对一个刚刚从基层选拔上来的运动员时,并不能判断他是否适合体操这一行,特别是少年到青年期间,一切都难以定论。胡守文表示,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运动员。在他的执教理念中,只要能发现运动员的特点,就充分发挥他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训练,不要轻易否定一个运动员,要给孩子们多加鼓励。”

他表示,接下来主要是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寻找“差距”。胡守文认为,只有找到“差距”,才会有进步。已经过去的这个周期,林超攀多是以年轻选手的身份亮相,但是接下来的这4年,随着众多新人的涌现,林超攀成为体操界的“老人”,面对新秀的“包围”,如何保持实力,带领新秀为中国体操再创佳绩,是胡守文和林超攀不得不考虑的。

另一目标,胡守文说得简洁明了,“上东京”,他希望带着林超攀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刷新里约的成绩。“相比年轻选手,超攀有足够的大赛经验,所以重点还是要抓动作质量、难度。”胡守文已经对接下来2年多的训练有了规划。

1993年,胡守文从黑龙江来到福建,担任体操教练。25年过去了,他把青春献给了福建体操,见证了福建体操从无到有。他说,让他坚持下来的理由,是打心眼里对体操的那份喜欢。

在体操队25年,见证福建体操从无到有,胡守文对福建体操的感情不是时间可以概括的。他希望未来能尽自己所能,培养一些年轻的教练员,把多年的执教经验分享给他们,助力福建体操的梯队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