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郑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就没有发展后劲,甚至很难生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郑兰荪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认为,福建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科技评价体系也亟需改革。
郑兰荪表示,他在调研中注意到,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创造条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工作,同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优质科研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郑兰荪认为,要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需要在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上做文章。“现有科研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相互结合,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在于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
郑兰荪建议,科研评价体系应尽快采用多元化的标准。“从事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队伍应当相对精干,应当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从事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般地方院校也应鼓励教师的研究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此外,他还建议,高校与科研院所应逐渐淡化论文指标,突出对代表性研究成果的评价。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相关单位应当加快步伐,提出具体的操作细则。
近年来,福建省的双创活动蓬勃开展,许多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双创平台纷纷进入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实效。郑兰荪对此予以充分认可。在他眼里,一些福建企业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在国际国内取得不少领先的成果,创新亮点不断涌现。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教育科技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发展。”连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郑兰荪院士希望通过全国政协这一平台,更多地了解国家建设的新需求和人民的新期盼。他表示,福建目前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他本人也愿意更多地关注和服务于我省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连线
创新型省份建设进行时
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福建永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年前初创时还是业界无名小卒,如今已成长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的领先者,车身喷涂机器人系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2017年,产品销售额达1.21亿元,比上年大幅提升。
工业机器人是横跨多学科的集成应用,大量的基础研究是企业不具备的。改变这一局面的,是公司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多个团队的合作。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所长曹荣介绍,近年来,海西院有80多项创新成果成功向企业转移转化,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46亿多元,助推我省产业技术从“跟跑”转向“领跑”。
像海西研究院一样,我省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既推进原始创新,又应用前沿科技引领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编制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发展报告和创新态势图,精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我省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省级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凸显高校、院所承担项目有企业承接转化,企业承担项目有高校、院所提供技术支撑的协同创新政策导向。除自然科学基金、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及联合资金外,2017年资助企业牵头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的科技项目经费占新上项目总经费的81.6%。
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我省积极探索“引才投建”“联姻共建”“筑巢引凤”“借船出海”等接地气的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新资助设立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心、正兴车轮汽车轻量化车轮研发中心、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等4家引进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新药研发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产业研究院启动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落地建设了21个引进重大研发机构、30个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22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3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我省还不断完善转移转化机制。一年来,完成《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以用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按照“产学研用,关键在用、检验在用”的要求,强化转化应用的目标导向。全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03.3亿元,连续两年保持百亿元以上。
同时,我省还出台实施《关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意见》,建立适应科技创新需求、全面简政放权、加强监督检查、自我约束管理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的科技创新机制;修订《福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推动下放更多科研管理自主权。
据统计,2017年福建省共争取获得新立项国家科技项目963项,资助经费9.04亿元。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2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居第6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8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第8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