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的福建智造
2018-03-14 22:14: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
海棠号水下机器人 突破壁垒,让产品不断迭代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仓山的海图智能科技公司内,看到机械组工程师陈武正在给两台“大雨”“海棠”号水下机器人进行相关的设备检测。 陈武较早进入海图科技公司,从第一代水下机器人开始,他便参与设计和研发。他告诉记者,第一代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总功率是800瓦,以后每一代产品的功率都会往上加,从1200瓦、1600瓦到2400瓦。陈武说,每加到一个量级,技术难度就会提升一个级别。 “简单的说,小体积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动力,技术上想要突破,就得找到材质不同的配件器材,这就需要进行实验,有时设计的电路图要重新推翻再来,不断重复,不断验证。”陈武说,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有时需要验证上百次才能成功,有些线路重新布局就要花费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海棠”号已经是第四代产品。 记者注意到,“海棠”号的外型酷似机器人“瓦力”。它的底座是两条驱动履带,上身是黄色,设有排风口,可潜入海底300米深度,总功率达到2400瓦。去年九月,“海棠”号跟随中国科考人员搭乘科考船,前往中国南海的三沙和西沙群岛的蓝洞开展实验和考察。 据介绍,海图的研发团队主要研究300米深海洋及湖泊小型水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以光学影像拍摄、声学探测成像、机械抓取作业为主要功能,还可搭载温盐流传感器、荧光剂等各种探测设备。 “水下能源、水下通讯作为技术上的壁垒,在早期研发时,我们碰了不少壁。”苏芃说,“所以我们的产品也是在不断的迭代中产生。水下通讯,是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问题,水下环境很浑浊,如何将拍到的影像还原成清晰的图像供人们使用,这涉及到图像算法等问题,就好比对图像进行自动PS,这项技术也很有科技含量。” 探索海洋,打造 “水下机器人瓦力”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矿物、能源、蛋白质、生物基因等多种资源,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制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我国首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986年研制成功。 取魏源《海国图志》之“海图”两字作为公司名字,苏芃别有一番用意。水下的高压、低温、隔离电池波等特性,限制了人类活动,苏芃希望打造出“水下机器人瓦力”,探秘无穷的海底世界。” “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和开发处在类似陆地上工业革命之前的阶段。智能水下机器人好比‘蒸汽机’,可以代替人类,探寻大海奥秘,包括安全搜救、近海搜索,航道排障、港口作业,水下摄影、水生物的观测、海洋考察等。”苏芃说,水下机器人研发制造,将支撑人类对海洋世界不断的探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