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水下机器人的福建智造

2018-03-14 22:14: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在厦门,苏芃的水下机器人研发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基金公司正打算对其公司注资近千万;在石狮,当地政府部门计划与他合作,建设水下机器人生产、示范基地;在福州,中国南海科考队再次邀请他们奔赴南海考察,需要做好临行前相关工作。

编者按

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是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水下机器人,大多属于能潜水3000米以上特别是6000米以上的大型产品,数量少、价格高。潜水300米左右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因为技术门槛高,鲜有人尝试生产。然而,水下300米区域,却是对海洋装备需求最旺盛的地方。

2015年,创业者苏芃带领课题组开始科研。他联合多所专业院校,自主开发了“海棠”和“大鱼”两款能在海洋水下300米工作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填补市场空白——

苏芃(左一)与团队正在探讨第五代水下机器人相关方案.jpg

苏芃(左一)与团队正在探讨第五代水下机器人相关方案

东南网3月14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这段时间,苏芃有点忙,他要在厦门、石狮、福州三地来回奔波。

在厦门,苏芃的水下机器人研发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基金公司正打算对其公司注资近千万;在石狮,当地政府部门计划与他合作,建设水下机器人生产、示范基地;在福州,中国南海科考队再次邀请他们奔赴南海考察,需要做好临行前相关工作。

苏芃喜欢这种忙碌,他认为,创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忙碌能够让人生成长得更快。

离岗创业,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

苏芃原本是一名媒体从业者,后进入省海洋渔业厅从事影像处理相关工作,涉及我省沿海水下水文勘探、水下预报、涵道勘测等。工作期间,他开始钻研水下成像等技术。

“那时国内市场先进的水下勘探设备较少,尤其缺少一款能够集合水下定位、水下感知、水下能源、水下通讯等功能的产品。”苏芃对记者说。

没有好设备,为什么不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有了这个念头之后,苏芃开始在工作之余远赴美国西海岸硅谷、圣地亚哥等地考察水下智能装备的发展。

2015年,为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离岗创业的实施意见》。

苏芃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向单位提交了离岗创业申请。苏芃告诉记者,从递交申请到获批,中间有几个月时间。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苏芃完成了组团队、找产地、寻合作商等工作,福建海图智能科技公司由此诞生。

“创业需要有内在基因,在体制内或许会更舒适些,但这不是我想要的。”苏芃说,创业好比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市场考察、方案论证等都要在创业前要做好。

苏芃称,从体制内出来自己干事创业,是无路可退,必须硬着头皮往前冲,后面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必须要干好。

海棠号水下机器人.jpg

海棠号水下机器人

突破壁垒,让产品不断迭代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仓山的海图智能科技公司内,看到机械组工程师陈武正在给两台“大雨”“海棠”号水下机器人进行相关的设备检测。

陈武较早进入海图科技公司,从第一代水下机器人开始,他便参与设计和研发。他告诉记者,第一代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总功率是800瓦,以后每一代产品的功率都会往上加,从1200瓦、1600瓦到2400瓦。陈武说,每加到一个量级,技术难度就会提升一个级别。

“简单的说,小体积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动力,技术上想要突破,就得找到材质不同的配件器材,这就需要进行实验,有时设计的电路图要重新推翻再来,不断重复,不断验证。”陈武说,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有时需要验证上百次才能成功,有些线路重新布局就要花费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海棠”号已经是第四代产品。

记者注意到,“海棠”号的外型酷似机器人“瓦力”。它的底座是两条驱动履带,上身是黄色,设有排风口,可潜入海底300米深度,总功率达到2400瓦。去年九月,“海棠”号跟随中国科考人员搭乘科考船,前往中国南海的三沙和西沙群岛的蓝洞开展实验和考察。

据介绍,海图的研发团队主要研究300米深海洋及湖泊小型水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以光学影像拍摄、声学探测成像、机械抓取作业为主要功能,还可搭载温盐流传感器、荧光剂等各种探测设备。

“水下能源、水下通讯作为技术上的壁垒,在早期研发时,我们碰了不少壁。”苏芃说,“所以我们的产品也是在不断的迭代中产生。水下通讯,是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问题,水下环境很浑浊,如何将拍到的影像还原成清晰的图像供人们使用,这涉及到图像算法等问题,就好比对图像进行自动PS,这项技术也很有科技含量。”

探索海洋,打造 “水下机器人瓦力”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矿物、能源、蛋白质、生物基因等多种资源,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制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我国首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986年研制成功。

取魏源《海国图志》之“海图”两字作为公司名字,苏芃别有一番用意。水下的高压、低温、隔离电池波等特性,限制了人类活动,苏芃希望打造出“水下机器人瓦力”,探秘无穷的海底世界。”

“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和开发处在类似陆地上工业革命之前的阶段。智能水下机器人好比‘蒸汽机’,可以代替人类,探寻大海奥秘,包括安全搜救、近海搜索,航道排障、港口作业,水下摄影、水生物的观测、海洋考察等。”苏芃说,水下机器人研发制造,将支撑人类对海洋世界不断的探索。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