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泉港土坑村:崇贤重教人才辈出 尚俭务实泽荫后人

2018-03-21 16:41:45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在泉州肖厝港和峰尾港之间,有一个叫屿仔壁的港口。这个并不知名的港口,600多年来,不仅成就了一个海商家族走向世界、繁荣家园的梦想,更孕育了泉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港市。

古民居多为典型的庭院式砖石木结构,工艺精美。

民居、官邸、宗祠、古井、古渡、商铺、学堂、医院、客栈……古老的港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完备的功能,令人惊叹不已。

这样一个小村落,曾考录举人13人,登榜进士5人,同时开设11家私塾,其中规模较大的书院文武馆4座,文武兼重,村里的庙宇祀奉着外地的教书先生。

本期《寻访泉州好家风》走进土坑村港市,溯本追源,一起探寻土坑村繁荣兴盛背后的故事与奥秘——一份传承了300多年的家规。 □记者 黄宝阳通讯员 史晓方/文 林劲峰/图(除署名外)

尊师重教的土坑村人才辈出

千年“海丝” 成就恢弘聚落

惊蛰过后,雨水走走停停。雨天的土坑村,春雨将斑驳的石板路冲刷干净,然后沿着依地势和民居建设的排水沟汇聚、排出。我们沿着石板路,访寻着这个村落曾经的繁华及其背后的基因。

据载,600多年前,明代“靖难之变”后的永乐二年(1404年),莆田贵族刘宗孔携眷在此定居。从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刘氏族人历经十几代人,以祖祠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40多座古大厝,形成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

历经数百年发展,土坑村古民居建筑群落现占地26860平方米,尚存明清建筑27座。建筑群排列有序,布局精巧,大厝多为两进三开间、三进五开间,古民居多为典型的庭院式砖石木结构,工艺精美,种类繁多。石雕、木雕、砖雕、泥灰雕等各种闽南雕刻风格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年代久远,芳华犹在。

一座荒山,如何变成一座恢弘的聚落?这要从刘氏先人选择定居的土坑澳说起。土坑澳位于泉州与莆田中间,由于地理位置适中,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国内各大港口和东南亚各地便捷的出海口。刘氏先民依托土坑澳港阔水深、避风好等天然条件,参与海洋贸易。

清乾隆年间,刘氏的海上贸易发展进入鼎盛阶段。村里组建了三支强大的贸易船队。每年春夏交替时节,他们的船只随着亚热带的东南季风扬帆北上,远至朝鲜半岛和琉球半岛;夏秋交替时节,他们下南洋与当时的吕宋(今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进行贸易;此外还开辟了与中东商贸往来的海上航线。

民居沿街窗户作为买卖之用,开得很大。 (黄宝阳摄)

商号林立的古街,彰显了曾经繁荣的港市。(黄宝阳摄)

兴盛海运 孕育繁荣港市

在海商经济的推动下,土坑村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施布口街和祠堂口街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庞大港市。族人几乎全民皆商,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日夜不息。

“这两条街上,光当铺就有8家。”施布口街和祠堂口街上一家家密集的商号,诉说着曾经的繁荣。土坑村老人协会副会长刘守德介绍,除了海商贸易,这里还开设粮行、当铺、药铺、染布坊、西洋杂货、金银加工等各种行当。因为各地客商云集,村里还开了家客栈。

由于沿街的古大厝,大多肩负着店铺功能,前店后仓库和住宅,因此,窗户比传统闽南古厝多,且有大有小,“白天买卖开大的窗户,夜间出于安全考虑,开小窗。”

施布口街南侧的一块田地,如今村民种满地瓜,在这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盐碱地下,发掘出惊艳许多文史专家的“厦门口市码头”遗址。

“土坑村港市遗址是泉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是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庄景辉教授表示,土坑刘氏传承千年的家族式海洋贸易传统,在国内独树一帜。

土坑村古民居建筑群落尽管年代久远,芳华犹在。

供奉私塾先生陈逢春的小庙宇(黄宝阳摄)

崇贤兴教 曾同时开设11家私塾

土坑村南边,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厝,三进五开间外加三护厝,传说拥有“100个门,99个窗,11个天井,42间厢房”,是土坑村最大的古厝,厝主人刘端弘,生于清朝乾隆年间(1763年),拥有土坑村最多的洋船,贸易涉及多个行当,富甲一方,当地人称之为“刘百万”。

因大厝埕前有14对旗杆石一字排开,又被称为旗杆厝(明清两代,凡在科举上取得贡生以上“功名”的,都有资格竖立旗杆)。旗杆在彰显功名的同时也激励后辈。土坑村所立旗杆石远不止这些,人才泉涌的背后,是当地人对教育的极度重视,首富刘百万更是起到重要作用。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故事,刘守德介绍,传说刘百万有个朋友的儿子中了解元,刘百万前去恭贺。朋友家住峰尾,路上需蹚水,他便将裤脚卷起,布鞋脱下夹在腋下。到朋友家后,他将两封白银送上。临走时,无意中听到当时惠安的县官问旁人:这是何人?看起来土里土气,出手却如此大方?旁人告诉他:这是土坑村的土财主刘百万。

被称为“土财主”的刘百万,内心十分不适,暗下决心要发展教育,让后世不再被称为“土财主”。他将这一心愿告知堂亲刘端瑜,刘端瑜早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联手兴教。刘端弘开办了南文武馆“选青斋”,刘端瑜则创建了北文武馆“凌云斋”,成为土坑村两大教育基地。

两个馆的学生,既学文也习武。为鼓励学习,习文者免费,习武者每日可获赠一粒鸡蛋,“那个年代,普通人吃不起鸡蛋,刘百万却舍得掏钱给学生买。”刘守德说,刘端弘大儿子在他的影响下,也拿出三亩地作为书田,田地的租金为学生买书和购置文房四宝,支援学子参加科举。

在选青斋的遗址旁,土坑后人为刘端弘塑造的石雕像依然屹立,两百年多前栽下的木棉花,见证了那段争先办学的时代:选青斋与凌云斋建成后,在刘百万的带动下,村里兴起办学之风,先后建了顺裕文武馆、礼贡书院、三房文馆、三房武馆等私塾,甚至有专门供女眷学习的绣花楼,高峰期私塾多达11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书院文武馆4座。

为发展教育,刘端弘、刘端瑜还从外地“引进人才”。他们慕名礼聘浙江金华名师陈逢春前来担任私塾先生。陈逢春果然不负众望,在他的悉心培育下,土坑人才辈出。乡人对陈逢春十分敬重,他死后被刘氏族人供在庙里,逢节岁供奉,香火不辍。这座供奉陈逢春的小宫庙叫“兴天府”。

选青斋旧址所在地,仍保留聚英亭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木棉树。(黄宝阳 摄)

绣花楼

三百年好家规 训教优秀子弟

尊师重教的土坑村,迎来了人才井喷的盛况。据谱牒记载,清代该村各种科举仕宦贤达70余人,其中举人就有13人。村南有秋甫、吉甫两兄弟得中文举“双榜进士”,村北有刘开泰三叔侄“一门同榜三进士”,村中旗杆林立,蔚为大观。

刘百万“受辱兴学”不失为一段有趣的故事,但其实,比刘百万早“出生”近百年的《塗山刘氏家规》,就有“隆师傅”、“尊高贤”、“端蒙教”等多条家规家训,要求族人尊重老师、尊重贤士,以美德教育敦促人。

《塗山刘氏家规》创制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刚开始只有十篇,时隔60年后,清雍正十二年续补十五篇,一共有二十五篇,通篇4665个字,涵盖“理家兴族、尊师重教、孝亲敬老、戒贪戒奢、修身立世、人际睦善、礼制习俗”等七个方面。

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人恩研究古代家训已有20多年,他表示,像土坑刘氏家规这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古代家训极为少数,且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宗族家规,土坑刘氏的家规,有些观点非常先进,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如“谨嫁娶”条,主张门当户对,但并不是指家境相当,而是“家教”门当户对;“禁风水”等家训提出“盛衰兴废,实皆应乎天道;贵富贫贱,不尽关乎地理”,对于整治家风、破除迷信、抛弃陈规陋习,引导族人勤俭节约、行善助人等,具有重要作用。

刘氏家规中还有一条“去贪残”,格外醒目。教育子孙应凭道义赢得富贵,不能见财起贪欲,用残暴的手段来抢占,更提出要以“不贪”作为人生至宝,方得心安。

土坑刘氏以家规家训教育子弟,整肃门风,造就了土坑的辉煌和荣耀。清明节快到了,散居各地的刘氏子弟们将陆续赶回乡,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祖典礼。按族规,在祭祀仪式上,族中子弟要恭敬地摆案,诵读族规,300多年前先人的谆谆教谕声,将穿越时空再度响起。

选青斋旁的聚英亭,为清道光年间土坑赴京学子仿颐和园内拱桥所建。(黄宝阳 摄)

《塗山刘氏家规》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寻乐泉港:

自然人文 各美其美

泉港有很多闽南传统的渔镇渔村,虽属同类,却各有特色。

惠屿岛:惠屿岛是泉州唯一的海岛行政村,这个距离陆地4公里的小岛,有细腻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葱郁的山林、整齐有序的海上田园;有淳朴热情的村民,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有承载岛民两个世纪饮水重责的神井甘泉,有诉说先民创业史的巨石群;还有能颠覆你味觉经验的美味海带包、海蛎煎、海鸭蛋和各种活蹦乱跳的海产品……

峰尾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的峰尾古城,由于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便是渔商重镇,当时城内商铺云集,管弦弹唱通宵达旦,宛若不夜城,有“小上海”之称。如今古城里,不仅保留着北管、古船模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圭峰塔、峰尾古街、东岳庙、义烈庙、渔屋、五里海沙、峰尾湾、石眠床等独具闽南渔镇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古韵犹存。

樟脚古民居:近年来吸引无数“好摄之徒”的樟脚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已有200多年历史。数十座色彩鲜艳的古民居,依山就势而建,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许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阳光照射下,一块块铁红色的风化石头呈现出红褐、灰白、藏青等色泽,绚丽、缤纷。这个季节油菜花开,成片的金黄和灰褐,构成一副生机盎然的油画。

山腰盐场:如果带着孩子,还可到山腰盐场学习晒盐,或到樟脚古民居附近的金钟潭景区寻怪石、赏瀑布,到红星生态园垂钓野战、泛舟湖上……

浮粿(黄宝阳 摄)

麦煎(黄宝阳 摄)

食在海乡:

一镇一品 各有滋味

除了各式新鲜的海味,泉港人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还练就了高超的手艺,圆融的智慧施展在普通的食材上,成就一道道各有滋味的美食。这不,光海蛎,就有几种不同的做法:浮粿、海蛎煎、蚵饼……

泉港小吃,最为人所熟知的,可能是浮粿。其中,前黄的浮粿最为有名,将新鲜的海蛎、瘦肉、蒜苗、包菜、胡萝卜调制成馅,将地瓜粉等调制成糨糊,用模具定型,再放进油锅炸。入口时外酥里嫩,海蛎的清甜混杂着鲜肉的香嫩,让人欲罢不能。

海蛎煎泉州各地都有,但泉港的做法与别处不同。这里的人把它当主食,地瓜粉、包菜、蒜叶、花生等佐料更多一些,本地产的地瓜粉让这里的海蛎煎筋道十足。

鳗鱼浮是峰尾人家的传统美食。鳗鱼浮也就是油炸鳗鱼块,鳗鱼浮外酥里嫩,而且鱼刺很少,特别适合美食当前急不可耐的吃货们。

而因近几年举办的猪脚节而闻名遐迩的涂岭卤猪脚,酱香扑鼻、味甘汁醇、肥而不腻,啃上一块,真是滋味悠长呀。

甜而不腻、入口即化的麦煎也是很多女士的大爱。

此外,还有豆控、粉猴、口酥、九层糕、面粉煎……篇幅有限,很多美食都在省略号里面,如果您去了,千万别留下遗憾。

一日游攻略

交通:从驿坂高速出口出高速后,往泉港区政府方向走,然后导航到后龙中心小学。

一日游线路1:土坑村→金钟潭→樟脚古民居→红星生态园

一日游线路2:土坑村→峰尾古城、卧佛→山腰盐场

一日游线路3:五里海沙→峰尾古城、峰尾海边卧佛→惠屿岛

一日游线路:4:土坑村→惠屿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