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乡村振兴进行时】书记县长忙什么

2018-04-17 09:00: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房小奇  

永春县达埔镇各香厂的工人在空地忙晒香。近年来,永春县积极发展香产业,拥有制香企业300家,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产品行销国内外。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连日来,莆田市秀屿区全面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图为东庄镇马厂村党员干部、老协会长、村民代表等100多人在移风易俗倡议书上签名。 福建日报记者 周明太 摄

东南网4月17日讯

脱贫攻坚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王双季 发自德化县

“对久在贫困线下挣扎的德化县贫困户来说,这轮脱贫攻坚战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遇。”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表示。

7日,梁玉华一大早就来到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建档立卡省定贫困户、鲜花种植基地的主人林生平家,了解他们一家脱贫后的新生活。

2016年,梁玉华到德化县工作,许多农村的贫困现状和群众渴求改变的眼神深深触动了这位女干部,她暗下决心,要让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

林生平介绍,丁墘村靠近县城,有能耐的人早就弃田从商,到城里开店办厂。患有癫痫症的林生平以前只能靠打小工、种几分薄田养活生病的妻子、年幼的儿子和年长的老人。他对改变生活现状有着强烈愿望,却颇感无力与无奈。“就在一年多前,我们的花圃种植基地还不到半亩,一年收入也就两三千元。”林生平回忆,“记得前年梁书记第一次来我家时对我说,要让所有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这么快生活就真的改变了。现在,我的花圃基地扩大到2亩多,收入也明显增加了。”说起现在的生活,45岁的林生平很知足和幸福。

据介绍,近两年来,德化探索建立对象精准、措施全面、全程纪实的“全程式”扶贫体系,有力推动精准扶贫攻坚。

“德化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居多,农村土地撂荒严重。怎样把村里荒废的土地变废为宝,让留在农村的贫困户借此致富,是我们这两年考虑最多的。”梁玉华介绍,经过县领导和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分析后形成共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稳定脱贫。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帮助各村招商引资,建成一村一品的种植基地或合作社。

“书记,马上要播种了,小农机设备不够用怎么办?”在上涌镇下涌村精准扶贫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向梁玉华反映困难。梁玉华当即用手机连续拨打几个电话后回复负责人:“明天上午10点前,会到位一部分。”

上涌镇党委书记黄振宇告诉记者:“梁书记现场办公,帮这个基地解决了电力、灌溉设施、土地流转等问题。”

“这个基地覆盖多个行政村,带动脱贫能力强,这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靠他们自己去协调,几个月跑下来,多耽误事啊。”梁玉华介绍,为让贫困群众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县委、县政府和多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利用出差机会取经观摩,研究形成了适合德化农村产业发展带动的方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除政府小额贴息贷款外,给予每户3000元到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党员带头结对帮扶,解决技术、管理、资金、市场等难题,带动增收;按照“让农民土地变资产、让财政资金变股金、让贫困人口变股东”的思路,采取“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通过“规模种植、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返聘务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51岁的李水冰,因肢体残疾,大半辈子都在龙浔镇英山村种庄稼,年毛收入最多时不过千元。作为贫困户,李水冰是第一批参股加入村里合作社的村民之一。李水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加上和老伴一起的打工收入,他家前年年总收入近5万元。

入股村民每家都成了老板、赚了钱,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目前,德化各乡村的贫困户大都有专业合作社的股份,或在合作社工作。“农户变股东,这一扶贫模式可将贫困户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按照持有股份获得稳定的股份收益。”黄振宇告诉记者,去年6月,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牵头出资100万元,在上涌镇下涌村的鑫义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大棚蔬菜扶贫基地,从年收益中取出15万元分红给贫困户,并为扶贫对象提供就业岗位,使该项目成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休闲采摘、实现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的样板。同时,通过与农村电商和实体经销商对接的方式,合作社去年收益都不错,有些合作社的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有的合作社通过“一带一路”,把土特产卖到国外。

梁玉华介绍,通过多元化、立体式的产业发展思路,如今的德化乡村已成为“工厂”,各个合作社成为“生产车间”,群众成为“产业工人”和“产业主人”,既在助推产业发展中获得工资报酬,又在产业入股中分享产业红利。

目前,全县共有合作社1100多家,推动带动2.1万户4.25万人共同发展。2016年,德化发起全省首家以“三农众筹”为主题的农业合作社,在760亩“稻米众筹计划”中,与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成功对接,每亩增收500元,每户增收2000元。以农村电商实现营销创新,建成全省首家基于“基地生态种植+社区O2O仓储配送”的电商便民服务工程“憨鼠购”。

梁玉华的计划里,下一步,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提高脱贫质量上,节点推进2020年消除薄弱村工作,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她信心满满地说:“未来的德化农村将会越来越美丽,村民将会越来越富裕。”

“爱满拗九孝暖永泰”拗九节活动在永泰县南湖广场举行,主办方准备500份拗九粥,送给老人和孩子。 福建日报记者 周明太 摄

2017年,莆田秀屿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安排新型社区建设等13类项目130多个。图为马厂村自筹上千万元资金建设的妈祖生态公园。 福建日报记者 周明太 摄

打造“农业+旅游”乡村经济新生态

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庄严 通讯员 邱慧敏 发自尤溪

“我们企业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县长廖金辉上周又专程到我们公司调研,帮助解决万亩生态旅游观光基地的土地流转问题,这让我们更有信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8日,尤溪久泰公司总经理陈显果说。

尤溪久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目前已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0多亩用于果园种植基地开发建设,种植各类猕猴桃、黄桃、脐橙等果树超10万株,以及樱花、野鸦春、罗汉松等绿化品种约1万株,并建成温室大棚、玻璃大棚15亩;集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科研教学、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尤溪县县长廖金辉说,尤溪是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被列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充分发挥尤溪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农业种植资源丰富的生产优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结合,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将现代农业融入休闲旅游业,重点培育生态娱乐、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产业,以此加快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步伐,将尤溪打造成我省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产业融合的新高地。

做好“优、转、变”

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庄严 通讯员 薛敏灵 发自漳浦

近日,漳浦县县委书记戴平忠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漳浦县官浔镇和石榴镇,实地调研乡村经济发展情况。

官浔镇康庄村拥有水田2843亩,该村种植模式为“稻-稻-马铃薯”,一年三熟,是漳浦建设“福建省粮食产能区工厂化育秧”和“农业部育秧基地”项目的核心示范片。

“现在都是机械化耕种,省时省力,我今年种了1000亩的水稻。”面对戴平忠的询问,康庄村种粮大户王坤山说。在田间地头,戴平忠详细了解了春耕备耕等方面的情况,要求镇农技人员要积极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和有机肥使用,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品质和效益。在官浔镇溪坂村,戴平忠鼓励继续做大花木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前头、做示范。

在石榴镇漳浦县(石榴)田园综合体,戴平忠察看了扬基生物科技组培育苗基地建设情况,希望企业积极探索花卉绿植配送、租摆服务等新模式,努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线上线下相互结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

“漳浦作为农业大县,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做好‘优’‘转’‘变’三篇文章。”戴平忠说,要“优”产业,把乡村产业发展摆在中心位置,做大做优做强水果、蔬菜、食用菌、水产、花卉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载体,努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格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转”民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要下力气培育素质高、观念新的新型农民,激励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下乡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变”机制,推动传统农业滞后、低效的经营模式向集约规模化转变,深化农村土地确权、不动产登记等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活农村发展活力,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永春县一都镇打造多个精品美丽乡村,并建成福建首个以山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现已成为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福建日报记者 林双伟 摄

近年来,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通过全域旅游规划,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图为该镇樟脚古民居。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庄国辉 刘泽阳 摄

把群众受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杨开长 黄柳青 发自三明

近日,三明市三元区区委书记郑清华,带领乡村振兴战略调研组走访省控蔬菜基地该区岩前镇忠山村。蔬菜种植是忠山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2000多亩,每年从村里拉出去的蔬菜有2万多吨,仅此项人均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在村口,装载蔬菜的大大小小运输车堵住了道路。郑清华随即下车,和农民聊开了。

“蔬菜种植技术没问题,生产也没问题,就是交易装车只能在村道和村口,不但堵路也影响干活效率。”“原来的蔬菜交易场所太小,不够用了。”农民朋友你一句我一句道出了难处。

郑清华当即与镇、村干部商议在村里建个新的蔬菜交易市场。他实地看了几个场地,并要求有关部门的干部早日补齐市场基础设施不足这块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主体是农民。”郑清华说,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受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根本标准。

在福瑞达黄金富硒百香果生产基地,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农场主杨裕其介绍,去年,在农技部门的帮助下,产品品质提升,在全市百香果鉴评会上获得金奖,亩产值2万元以上。“今年正计划扩大种植面积60多亩,预计可带动周边种植百香果500亩以上。”他高兴地说。

“富硒产业是朝阳产业。三元地处城郊,富硒土壤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4.3%,被列为首批省级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我们的农业产业要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品牌意识,打造健康、特色、高端农产品,切实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郑清华说,要时刻突出三元乡村的自然地理和生态条件,走出一条有三元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山水文章 打造最美画乡

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袁野 发自浦城

浦城县枫溪乡,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山贫困乡镇。7个行政村中,1个是省级贫困村,5个是县级贫困村。全乡7000多人口,超过4000人常年在外打工。基础薄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3日上午,浦城县县委书记周永和带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来到枫溪乡实地调研该乡的乡村振兴工作。

枫溪乡地处偏远,却有着高山、瀑布、梯田等自然景观,还有古村落、旧民居、红色文化等鲜活的人文景观,一直是画家、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好去处。对于枫溪乡,周永和思考过很多,他告诉记者:“浦城籍著名油画家张定钊在枫溪写生后曾经和我说,走过这么多梯田,最美还是家乡。”

2016年6月,枫溪乡成为武夷学院写生实训基地。随后,依托位于岱后村的浦城县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成立的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支部遗址,该乡建立了红色文化展示馆。另一方面,引导乡里的农民在种植梯田时,尽量不破坏原有梯田风貌,保持原生态景观。此外,乡里还逐步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

“枫溪乡的原生态风貌是我们的优势。另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著名油画家张定钊等都是我们浦城的乡贤,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好山水文章,全力打造最美画乡?”周永和对乡村振兴道路有着自己的思考。

“目前,中国美院的学生们正在帮助我们进行详细的项目规划,各项基础设施改造也在进行当中。”周永和详细了解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安排部署。“枫溪乡和武夷山吴屯、岚谷两个乡镇相邻。打通到武夷山北站的道路,枫溪就可以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周永和说,“我们还可以利用旧卫生院、村小等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成为民宿和接待场所,进一步提升乡里的接待能力。”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