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传统陶瓷运用3D打印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刘益清 何金 王双季 摄 案例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提升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 通讯员 陈鑫伟 5日,在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福官路的南丰针织厂,笔者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人正专注于手头工作,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是我们的智能吊挂生产线,把成片到成衣6道工序集成到一条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南丰针织厂党支部书记沈杭川说,这套系统上线以来,生产效益提高了20%,成衣的次品率大幅度下降。 像南丰针织厂这样全流程数字化改造生产车间的传统行业,在南安还有不少。 记者来到位于省新镇扶茂工业园的九牧厨卫,智能马桶生产车间内,只有几名技术人员。机器人来来回回忙碌着,技术人员只要盯着电子显示屏上的耗材损耗、成品率、物流流程等实时更新数据……这是九牧基于大数据打造的工业4.0云工厂。 “新建的工厂对照工业4.0标准,现在大部分产品已从传统的人工密集型生产转向工业化的智能制造。”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莫说,未来,企业将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模拟出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更有效、更经济、更灵活地组织生产。 近年来,南安市紧抓泉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成立“南安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指挥部”,出台《关于加快贯彻落实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积极培育龙头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全市21项产品入选2017年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名单,其中12项产品入选2017年泉州市高端装备设备名单,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九牧集团入选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1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17个项目列入2018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库,总投资达10.04亿元。 “数字中国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是大势所趋,我们看中这里的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景……”谈到为何入驻南安,明匠智能泉州公司总经理刘红说,公司与省内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关系,项目总金额达8300万元以上。其中九牧厨卫橱柜、卫生陶瓷等生产线改造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将为企业减少用工20%至30%,效率提高50%以上。 着眼于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链发展需求,南安积极搭建智能制造对接平台,形成良性互动、共生发展的格局。 以智能制造促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目前,该市正坚持转型与成形并重,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快速推进“泉州芯谷”南安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德化陶瓷的转型之路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 通讯员 吴朝烨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数字化已全面应用到德化陶瓷产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从“纸上谈瓷”到3D建模设计,变制造为“智造”,给传统陶瓷产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1年,对曾才贵来说绝非寻常,那年他创立了豪峰陶瓷有限公司,开始从事电子商务。彼时德化的陶瓷电商也才刚刚起步,厂家的销售量大多来自实体店以及会展订单。曾才贵看到陶瓷电商的优势与潜力,全身心投入。他选择的路是对的。2013年,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此后5年时间,德化县通过政府引导,专注创新,合理促进了电商企业发展的规范有序。 “数字化的发展,缩短了客户和厂家之间的距离。”曾才贵说。相比传统的陶瓷销售模式,陶瓷“触网”让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客户关注德化陶瓷。“把产品放在实体店里,客户不来就看不到,而在网上,客户却能够对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甚至能360度观看产品实体。” 除了销售,数字化还被广泛应用在德化陶瓷的设计与生产环节。在网络平台销售的陶瓷茶具中,就有通过3D建模及3D打印设计出来的,图纸的平面性化作3D的立体感,在电脑的一步步加工中,产品的各项数据可以进一步调试,使之更符合人体工学。 这样的设计流程,正在德化的许多陶瓷企业中同步上演。其中安成青年创业园便引进了一套全新的3D陶瓷打印设备,可一次性使用瓷泥打印成形。原本需要十几道工序的陶瓷生产制造变成只需要3道工序,把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小时的陶瓷生产过程缩短为3至5个小时,同时还解决了传统生产不能完成的复杂曲面物体的成形问题,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可以说,数字化俨然成为德化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的有力支撑。德化积极对接实施“中国制造2025”“泉州制造2025”,支持本地企业研发适合陶瓷生产的机械设备,推广运用智能控制、3D打印、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得益于此,2017年德化实现陶瓷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14.5%,并提出至2022年陶瓷产值达500亿元的崭新目标。 德化陶瓷产业正逐渐走出一条独特的转型之路,述说着精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