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明溪:林下经济 致富有你

2018-05-03 09:27:53 项裕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江月兰)

明溪县盖洋镇大坑村康之源油茶合作社是明溪林下套种示范基地之一。近5年来,该合作社通过流转承包山林,发展林下经济近5000亩,在阔叶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闽楠、多花黄精;开垦荒山种植油茶和绿化苗木,在基地内套养土鸡,并带领附近乡村20多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种植面积稳增 新模式频出

明溪县地处闽西北,森林覆盖率高达80.6%,拥有林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有生态公益林、天然林120多万亩。该县先后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森林经营示范县”“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黄腹角雉之乡”“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县”“首批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明溪县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发展与保护共赢,科学规划引导,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外出参观学习,全县上下达成了共识。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彰显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持续推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守护绿水青山,让林地催生经济红利?明溪县林业局坚持一手抓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手发挥生态优势,在天然商品林停伐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林地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之路,着力培育林下立体种养产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兼顾“长、中、短”效益,实施以短养长,大力发展林药、林菜、林菌、林蜂等模式,在林下发展草珊瑚、金线莲、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金花茶、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并因地制宜在林下发展蜜蜂、土鸡、棘胸蛙等养殖,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整体收益,让森林这座“绿色银行”为林农发放红利。据统计,目前,全县开发草珊瑚、多花黄精、金花茶、青钱柳等中草药林下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棘胸蛙养殖10万余只。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0.18亿元,初步形成林下种药、林下养殖等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

政策科技扶持 致富有妙招

明溪林下经济起了热效应,政策和科技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该县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有关发展林下经济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每年争取省级林下经济专项补助200多万元,重点支持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同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生态产业扶贫,让林地使用、收益分配、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落户千家万户。

稳步推行林农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贷款相结合的评估,大力推广普惠金融“福林贷”“邮林贷”,加大对林下产业链各环节的信贷支持。仅2017年,重点扶持了福建本素中药有限公司、康之源油茶合作社、绿山茶油合作社等10家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专项资金达275万元。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方式带动整个区域林下经济发展。

林农要增收,科技是关键。明溪县林业局除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外,还实施科技服务扶贫,组建一支以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组成的林业科技服务团,针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制定适宜的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推出林业扶贫菜单,进村入户宣传,鼓励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并加以技术指导。同时,借助红豆杉双创培训平台,每年组织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接,引进林下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走出一条‘山上种养,山下加工,线上线下供销’的发展路子。”明溪县林业局长李毅告诉记者。

林改只是第一步,以林增收、靠林致富才是真正的目的。至2020年,该县力争培育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20家,并依托本县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新增林药基地1.5万亩,建成林下套种中草药基地2.2万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