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2018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发布 福州融资创新模式受点赞

2018-05-09 19:07:52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G_5579_爱奇艺.jpg

2018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交流峰会在福州举行

东南网5月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中国近一半的城市面临水资源匮乏危机,同时60%以上的城市正遭受内涝侵害。随着城镇化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中国推出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助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国际水务智库(GWI)与格兰富今天在福州联合发布《2018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全面解析中国“海绵城市”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通过创新性、适应性、包容性的思路从而达到发展的新高度。

据了解,中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数量从2015年项目启动时的16个增长了20多倍,达到目前的370多个。

白皮书选取了五个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城市——上海、福州、天津、广州、萍乡,作为中国“海绵城市”取得积极进展的成功案例,同时分享了五个国外海绵城市的领先经验,并提出了加速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五个思路:通过更创新的融资模式、系统化设计、分散式方案、持续的运营和维护管理以及数字化来全面建设智慧型“海绵城市”。

白皮书特别强调了数字智能化管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在工业4.0的环境下,基础设施建设需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智能产品和网络,使城市更有效地分配水资源,以应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以及内涝问题。

IMG_5646_爱奇艺.jpg

8日,融合数字化智能理念的一体化泵闸在福州启用。

物联网的出现为水务行业应对水资源挑战提供了更创新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8日,融合数字化智能理念的一体化泵闸在福州启用。这是国内首次将基于数字化智能理念设计的一体化泵闸系统应用于水污染的治理。该泵闸采用远程监控,可动态调节水位,并且通过中央控制,实现多条河流的联排联调,有效消除河水黑臭,极大地改善福州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白皮书指出,为了系统整治中心城区的43条黑臭水体,福州按不同水系打包成七个互相独立的pp项目,投资额在10亿至24亿之间,分别签约给国内几家领先的水务公司。福州市通过PPP项目模式,将黑臭水体分区交给专业的水务公司治理,并根据绩效进行付费,这不仅借助了社会资本的力量,同时引入更多的专业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对于未来海绵城市的项目融资方式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林功波表示,福州市是国家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之一,共有72个试点片区,目前三江口、鹤林2个片区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出炉,牛岗山公园、温泉湖、金牛山公园、琴亭湖排涝标准升级换代、旗山湖都在实施海绵城市规划理念,到2018年完成20%的试点片区建设,到2020年完成80%的试点片区。

 除了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还在基础设施融资、顶层设计、多元化分散排水设施、运营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的思路。更多创新型的融资模式:目前大力实施的PPP融资模式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的融资机制作为资金支持,所以融资模式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助力中国“海绵城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从系统化顶层进行设计:城市的水环境体系是由多个水系、排水系统、绿色生态设施所组成,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较难对整体环境进行长远规划。因此,向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转型能有助于全面控制水质、并预防潜在风险。制定集中式、分散式多元化方案:传统的集中式雨洪基础设施可以完成快速排水。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排水设施处理能力已达到极限。因此,如何将集中的大规模排水设施分散,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和净化非常重要。更注重运营和维护的管理: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和建设阶段将整体规划从概念落实到实际应用,但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保证了所建基础设施的长期实施效果。

IMG_5613_爱奇艺.jpg

《2018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发布

国际水务智库北京总经理朱明女士表示,“我们希望这份白皮书,不仅帮助人们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还为企业、政府和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想法的平台,以更好地应对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各方通力协作,结合各种资源和专业知识,共同助力中国‘海绵城市’迈上新的台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