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口,10多名畲族姑娘身穿民族特色服装,翩翩起舞迎接四方游客。 东南网5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唐小玲 黄建和 文/图)五月,阳光正好。沿着刚拓宽的蜿蜒山路,记者来到华安县高安镇坪水畲寨,只见独具畲族特色的山门上挂满大红灯笼。村道两旁,一栋栋黄墙灰瓦、依山顺势而建的畲寨风格新楼房,墙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3D彩绘引人注目,山哈广场上一群身着畲服的男女正与游客连臂踏歌,一幅浓郁畲寨风情的美丽乡村图展现在记者眼前。 “变化实在大,简直是‘脱胎换骨’。”郑丹凤是2013年坪水的大学生村官,此次前来游玩对坪水的变化感受颇深。“当时颇有资源禀赋的坪水,呈现出来的却是一副凋敝破败的模样。村中冷冷清清,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堆满了生活垃圾,旱厕、猪圈、鸡舍四散分布,村庄面貌脏乱差,更别提产业发展了。” 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坪水的有效途径,如何聚合坪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引流利器?2016年,坪水启动“桃源秘境,畲乡坪水”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开始了一场振兴乡村的“大革命”。 还原山村生态本色 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是保障。坪水从整治村庄环境入手,拆除旱厕、猪圈、鸡舍,清理臭水沟、乱石堆,清除白色污染、垃圾漂浮物,聘请专职保洁人员,全天候保洁,垃圾“归桶”,日产日清,清洁干净。 有效治理村容后,坪水继而实施本土化美丽乡村建设。两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108幢民居统一立面装修,建成畲乡古道、山哈广场、音乐城堡、迷宫、真人CS基地、玻璃观景台等,配套特色民宿、旅游餐厅、自助烧烤区等基础设施,挖掘了魔公瀑布、“闽南小长城”、鹰仔峰等旅游景点,特色村寨初具规模。 建设过程中,坪水最大化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保持农村生态自然景观,多用乡土材料,避免大拆大建。打造景点时,就地取材,用溪流中的鹅卵石铺路;民居建设中,统一保留古村落中的老民居,100多幢新房立面装修则统一采用“土木石头砌、黄墙灰瓦饰”;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毛竹,让村民钟春来自制竹灯笼、灯罩、竹椅等,装点村子。 凸显畲乡文化底蕴 坪水村坐落于海拔680米的鹰仔尖山麓中,群山阻隔,交通不便,也因此得以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人文特色。村中有钟氏畲族164户720人,仍保留着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是闽南畲族文化据点。 这座拥有近400年历史的古村落,既有灵动而又多元的自然景观,又有崇德楼、昆凤堂等古代畲民聚居地。世代居住其中的畲民,依然活态地传承着古老的人居方式与乡村礼俗。他们 “以歌当话”,敬奉“土地公”,以“坐刀轿”和“踏火”来敬祭迦南尊王和盘古帝王。 用现代眼光来审视,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如何把这些民俗文化、乡风荟萃直观地展现给游客呢? “可以利用3D立体彩绘墙,既美化村容,又能让村庄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坪水精选最能反映畲族风情和农耕文化的生活场景,打造了“畲乡刀轿”“祭祖舞”等26幅3D彩绘墙,成为村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留得下,带得走。”高安镇党委书记杨少忠表示,镇上正在引导畲民发展农家乐,打造特色民宿和编排畲族特色节目,留住游客过夜。2017年村里成功引进福建鹿途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运营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数家畲家客栈、特色民宿、农家乐餐馆,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村民自制的老鼠干、高山苦茶、有机无公害大米、黑米粿等,这些土特产品可以打包成游客‘伴手礼’。” 钟燕阳是一位畲乡90后大学生,多年外出闯荡的经历,让他具有更开阔的眼界、前卫的思想。村主任钟淑虹也因此寻思着引导这些年轻人回乡创业。乡村旅游要发展,单靠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村两委的力量远远不够,得重组乡土力量,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坪水充分发挥村里优质单季稻“乌岩头大米”注册商标的品牌效应,鼓励畲民大力种植单季有机大米。同时开发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雷竹、刺葡萄、高山绿色蔬菜等,养殖蜜蜂、牛羊。 今年,高安镇还将投入1000万元,进一步打造旅游景区、完善配套设施,把坪水村打造成“春天可赏花、夏天可避暑、秋天来割稻、冬天来过节”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村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