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
2018-05-31 09:54:30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房小奇 林雯晶 |
分享到:
|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在宁德所属的福鼎市赤溪村,如果你问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当年有几亩地,他会忽然愣住。在这里,土地不论“亩”,甚至不论“分”,只论“能出几担谷子”。甚至,用两只手一划拉,就能比量出自家田地大小。 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1984年,时任福鼎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的王绍据把赤溪村的贫困状况投书媒体,引发了中央关注。和闽东绝大多数村庄一样,它的土地资源被山与山挤压到最低限度,北中国动辄千里沃野的景象,在这里几乎不能想象。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田地的稀缺与山海资源的丰厚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1988年9月,在闽东九县深入调研后的习近平,重新梳理了“山”与“海”的辩证法: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这就是说,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王绍据记得,针对赤溪村所在的福鼎市,习近平还曾专门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这段话,记载在1988年8月11日印发的《福鼎通讯》上。 因地制宜打开了闽东视野,也带来了赤溪村对自身的再认识:路无一丈直、地无三尺平,14个自然村,有的甚至是“挂”在了山上,一方水土已难养一方人。由此,当地创造性提出“整体搬迁”思路,从最困难的22户88位畲族群众开始,将12个自然村陆续迁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进入新世纪后,赤溪更是在生态优势和山地资源上做足了文章,背靠太姥山景区,把整个村庄变成旅游景点,村就是景,景就是村。绿水青山就是“银行”的预言,在三十年后得到印证:2017年,赤溪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6000多元,村财政收入达到了80万元。 “山海经”的哲学,在几十年中赋予了每个脱贫致富的闽东村庄以独特的标识。今天的宁德人,会对各个村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数家珍:下党,定制茶园;赤溪,旅游扶贫;柏洋村(福鼎市),产业致富;下歧村(福安市),海蛏养殖;北岐村(霞浦县),滩涂摄影……千村百景,月映万川。 2016年2月19日,在人民日报社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村民进行了视频连线。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在视频连线的另一头,一辈子为赤溪脱贫奔走的王绍据眼睛湿热。“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再次号召。”他说。 “必须有个好支部”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是年社会生产总值超过20个亿的明星村。宽阔的村文化广场边上,“群众说事党小组”的办公室引人关注;整洁的村委会大厅里,基层党建“五心”工作法的牌子尤为醒目。 “五心”是指工作有信心、办事有公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每一“心”有专门所指和细化内容。围绕这一工作法,柏洋村形成了一整套周密的村务管理、公开、“话事”制度,统筹特色农业与工业企业,持续推动着“山海并进、产业富村”。 村党委书记王周齐感慨:“总书记当年在闽东工作时曾说过,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柏洋村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关键就在于我们这些年狠抓党建不放松。” 闽东父老都记得,两年主政宁德,习近平逐步建立了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决反腐倡廉、严惩违法乱纪、整顿干部建房、造就了党建大气候。一句(如果不讲廉政)“那么我们的事业还有什么希望,我们何以取信270万闽东人民”,音犹在耳、掷地有声。 以党建引领脱贫,被实践检验,以实践传承。在闽东,记者采访过的每个乡、村干部,都会率先提到党建的话题;走访过的每个脱贫村,都有自己丰富的党建经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跃度,从深层次上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精气神。近年来,为贯彻“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的重要思想,宁德市选拔优秀“老乡镇”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从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当中推选8000余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派了第五批365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1640名干部驻村蹲点,安排近8000名干部包户扶贫。看房、看粮、看有无读书郎、看主要劳力强不强、看有无病人卧病在床,真正实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人挂”“有人帮”。 摆脱贫困,已经成为写在闽东大地上的当代史。 同时,也早已不仅是闽东历史。 1992年,《摆脱贫困》一书即将付梓。在书后的“跋”中,习近平写道:“在这本书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闽东实践、思考的记录,这对于闽东脱贫事业和其他事业之宏伟大厦或成为一石一木,对于后来者或许也有些微意义——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 三十年奋力摆脱贫困,闽东已经别开生面。而十三亿多中国人民,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终将在2020年彻底与绝对贫困挥别。 |
相关阅读:
- [ 05-29]丁青县“脱贫摘帽”工作:决战脱贫“三部曲”
- [ 05-28]芗城:宏道村走绿色发展的脱贫之路
- [ 05-28]【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脱贫后,这个西藏小村没有止步
- [ 05-28]永泰老郑家一波三折的脱贫路:用“密码”打开精准扶贫之门
- [ 05-26]南平市召开精准扶贫脱贫情况介绍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