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邱慧敏)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是“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养殖规模扩大→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规模缩减→供给不足”的循环,也由此造成了猪价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目前商品猪出栏价低迷,是由于产能过剩引发的。2017年,随着家庭散养户与小型散养户的退出,半自动人力化养猪逐渐被全自动的机械化养猪所取代,养猪业的生产效率逐渐提升,2017年全年猪肉产量5340万吨,同比增长0.8%,超过了我们的消费需求。生猪价格低迷遭到最大伤害的莫过于中小型养殖户,但危机就是机遇,养猪户应以提升生产效益为主要抓手,通过生产设施条件的改善及管理的加强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叶耀辉说道。
近来,虽然全国有21个省出现猪价反弹,但多数专家认为,这只是短期反弹,猪肉价格仍处于下行周期,养殖户不可掉以轻心。
商品猪养殖户的窘境
4月22日,吃过早饭,缪带弟就和工人准备好饲料,开始喂养嗷嗷叫唤的商品猪。今年27岁的缪带弟是土生土长的柘荣县城郊乡际头村人,她的养猪场就建在离村不远的山坳里。“过去都是自然配种圈养模式,生猪出栏率低,养殖效益也不是很好。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采取人工配种,实行产房科学化等标准化养殖模式,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缪带弟说,正当效益渐渐有所好转时,猪价下跌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这3个月损失了100多万元。
去年,生猪出栏价达到每公斤15.8元的新高之后,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扩大了养殖规模。缪带弟也不例外,养猪场最高峰时,生猪存栏量达到5000多头。“现在经过减栏只剩下2000多头生猪了。”缪带弟郁闷地说道,随着今年猪价的持续走低,最低时生猪每公斤出栏价跌到10元左右(成本价每公斤14元左右),为了减少损失,她只能忍痛出售。
缪带弟算了一笔账,目前养猪场有大猪、中猪和小猪2000多头,大猪每天要吃3公斤全价饲料(营养搭配好的饲料),中猪2公斤,小猪一般在0.5至1公斤左右,平均每头猪一天要吃1.5公斤饲料。而它们吃的饲料都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哺乳期的猪吃的是哺乳料,每包(40公斤)160元,怀孕期的猪吃的是怀孕料,每包120元,仔猪料好的要190元左右,中猪料120元,大猪料115元。”这样算下来,每天就要消耗3000公斤的饲料,加之每吨饲料上涨50元左右,因此出栏一头生猪要亏损500至600元不等。
位于尤溪县西滨镇的一家小规模养猪企业,现在备案存栏2000多头猪。企业负责人刘敬皱着眉头说,从今年1月起,企业就全力抛售已养成的大猪,存栏数已降至1700多头,多为中猪和哺乳小猪,大猪存栏仅剩100多头。
养一头猪,算上饲料、人工成本、母猪及药物保健等各种费用,一头猪的养殖成本至少要每公斤12元以上。每卖出一头大猪就亏损200元至300元,猪价低位运行后,公司卖出1000余头猪,一下子就亏损了20多万元。
尤溪县农业局畜牧站站长张宏盛说,2017年底,尤溪县有存栏2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18家,其中存栏5000头以上养猪场8家,存栏约22万头。因近年生猪价走低,加上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价格有所回升,养殖成本增加,不少养殖户开始减栏,目前全县生猪存栏减至20万头左右。
专家建议要有差异化养殖理念
“在整体猪价都不理想的环境下,中小养殖户应该有差异化养殖理念。”宁德市农科所高级畜牧师王金宝说。他解释说,中小养殖户之所以规模不大,就是因为缺资金。缺资金,技术、工艺、设施就跟不上,因此,同样生产规模,与现代化养殖场相比,养殖成本就更加高昂。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在当前猪价低迷的情况下,大型的养猪场能够抵御市场风险,中小养殖户就举步维艰了。
缺资金现状,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但养殖观念却可以改变,在残酷的竞争中,更要有差异化养殖理念。
这个差异化是养殖种类的差异化,中小养殖户要扬长避短,可以养殖当地的特色猪,这样就不会与大企业正面竞争。这个差异化是养殖方式的差异化,绿色无公害猪肉是市场的需求,猪是杂食性动物,中小养殖户要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使用低成本饲料原料代替部分全价料。
这个差异化是消费人群的差异化,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量身养殖各自口感的猪肉。
这个差异化是销售渠道的差异化,中小养殖户可以从网上订购价廉物美的饲料,也可以网上销售质高价优的猪肉,让“互联网+养殖”成为中小养殖户躲避风险的港湾。
王金宝说:“总之,千方百计降低养殖成本,提升所产肉猪的竞争力,是差异化理念的根本。”
特色养殖并不是唯一出路
日前,记者来到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420号,这里是福安野花猪福州专卖店。售价板上写着:五花肉56元/公斤,排骨90元/公斤,猪蹄76元/公斤。
专卖店负责人杨进军说,这个店已经开张1年多了,他们每天到福安进货,在闽侯食品公司上街屠宰场宰杀后供应市场,一天能卖到10头左右。专卖店是定人定量销售,要事先预约,否则就买不到。
65岁的顾客王一妹说,这野花猪味道很好,特别是猪蹄更劲道,她隔三岔五就来买一次。当问到价格是否能接受时,她的回答是:“一分钱一分货。”
每到早上8点,在福安松罗乡松罗村的两坵田山头上,都能听到阵阵欢快的哨声。哨声中,1000多头福安野花猪,成团成伙涌向饲料投放点,“哼哼”吃起地瓜、黑麦草等饲料。福安市山地野花猪生态放养基地的负责人郑建全说,这些猪都在山林中放养,平时各自找食,吃青草、野菜,喝山泉水。为了让猪长得更好,每天上午8时、下午4时,基地就给散养在外的野花猪补充饲料。
“猪饲料都是自己种的,肥料是猪的粪便。这些猪要放养1年才能出栏,出栏价每公斤在30元左右。”郑建全补充道。
宁德市农科所高级畜牧师王金宝还是福安野花猪养殖推广负责人。他介绍说,福安野花猪适应性好、生活力强、耐粗饲,肉质风味好。放牧饲养福安野花猪投入少,见效快,饲养成本低,效益高。郑建全原本是松罗村的贫困户,2015年9月开始养殖福安野花猪,2年多的光景,他的资产就达到了100多万元。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我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猪类品种有槐猪、莆田黑猪、闽北花猪、武夷黑猪、官庄花猪。但近几年来我省最广泛养殖的猪类品种,却偏重于长白(兰德瑞斯)、大白(约克夏)、杜洛克等外来品种。主要是看中外来品种猪的生长速度快、出栏周期短的优势,却未看到养地方品种猪有两个长处。其一,地方品种猪大都形成了定向销售渠道,生长周期长,养殖总量不高,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对“猪周期”冲击有较好的抵抗力。其二,地方品种猪是本地千百年间驯化形成的品种,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表现出耐粗饲、早熟、繁殖力强的特点,肉嫩、味香,具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
专家指出,随着我国逐步放开冷冻肉制品进口数量,将不断稀释消费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造成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一个因素。因此,特色化养殖也需要紧跟市场节奏,适度调控养殖总量,切忌一哄而上。
专家建议,未来,生猪产业可以走产—供—销—加全产业链的模式,对每个环节进行成本的精准控制,有效降低成本。通过调整上市时间,消化过剩产能等综合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养殖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