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避免“跑偏”

2018-06-08 11:16:17 黄雪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不搞“坚壁清野”,重视“三个和谐”

以黄绍建所见所闻,比较成功的乡村保护与建设,一般都很重视“三个和谐”——与当地历史文脉和谐、与当地自然生态肌理和谐、与人的生产生活和谐,并制定严谨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同时有专业的乡建团队进行施工建设。

反观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钱就任性,热衷搞形象工程,万村一面,毁了“真宝贝”,搞了“假宝贝”,其建设力度越大,破坏性也越大。

黄绍建常感到困惑:这种一哄而上、短平快的乡村建设,对当今乃至未来,有什么好处呢?

一些乡村热衷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广场等形象工程,仿效城市搞乡村建设,甚至仿建国外洋建筑。当地人以为“高大上”的工程很气派、很洋气,并不认为这是煞风景。

不少乡村河道建设,采用直立式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出现“坚壁清野”现象,青蛙跳进去都出不来,水草难以生长。河岸护栏采用机切的石栏杆,很生硬呆板。

黄绍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远不只是保护几座古建筑、修建几处民宿、涂抹几面外墙、发展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而是一个需要知行合一的系统工程。

在乡村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格局与土地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历史、融入自然,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一刀切,突出因地制宜,强调规划引领。

乡村建设无小事,大到河坝、公园、步道、古民居、民宅等的修复,小到台阶、沟渠等的施工,都需要理念与实践的合一。

去年,黄绍建主导老家周坑村三个古法水坝的修复,三个水坝修建花费30万元,不到有的专家规划预算100万元的三分之一。古法修复,不仅省钱,而且自然、美观、生态,与村落环境、村落历史水坝风格和谐融合。从品质耐久来讲,用古法砌筑自然溪石,其三角受力,远胜于专家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耐力。

修水坝的同时,黄绍建也安排古法修复古排水沟、护坡。长辈请来一拨有名的石匠,黄绍建让家人每施工一小段就要拍照片发给他看。看到照片后,他立马从厦门赶回老家,要求施工石匠不能用水泥混合着石块砌排水沟护坡,不能把垒石从原本自然面敲打为平面,不合格的统统拆了再修。师傅们和家里长辈不仅没有责怪他的严格,反而觉得他指导的古法施工,不仅效率高,还更省钱。他们戏称黄绍建是“石匠的师傅”。

结合国内外乡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合自己从事乡村保护与建设的实践,黄绍建认为,乡村建设应该是“复兴+”:“复兴”当地传统优秀的文明文化基因,维护乡村独有的尊严,保留乡土的生态个性、人文个性甚至外在风格个性,乡村应该像个乡村;“加上”方便生产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整洁的环境卫生、良好的社会风气等,让村民们享受美好的生活。

强化人才培训防止善意破坏

黄雪梅

省住建厅于去年和今年两次公布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案例,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败笔晒出来,以便各地能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这种敢于公开“晒丑”的勇气,值得肯定。这也表明,乡村建设中的误区,不能再熟视无睹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地推进。如果能因地制宜做得好,那是幸事;如果时常出现败笔,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那将祸害无穷。

做得好,做不好,事在人为,成败由人。可从目前来看,真正懂得乡村建设的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更是奇缺,导致工作热情越高,破坏越严重。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离开乡村,向往城市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有志于乡村建设的年轻人不多。如果乡村建设缺少农民这个主力军,就难以接地气,难以体现美丽乡村的本真与本土。

一部分县乡镇工作人员不懂乡村历史传承与文化脉络,也不舍得把钱花在规划设计上,匆匆上马乡建项目,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应付检查与验收。

一方面人才缺乏,一方面乡村建设任务重,所以,不少地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流于简单粗暴。好心办坏事,善意搞破坏,以致毁了“真宝贝”,建了“假宝贝”,给乡村文明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应重视规划设计并提升施工水平,各级政府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更要考虑提供人才支持。面对当前人才短缺的问题,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善做善成,建设“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