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4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在福州落幕。在这场我省中职校首次承办的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中,来自福建两所学校的学生夺取12个一等奖中的两个席位。 好成绩的背后,是被视为福建各级各类教育薄弱环节中的职教,这几年补齐短板的努力。 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这个赛项争取了3年,终于成为国赛正式项目。”全国职业机械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晓明认为,赛项的设置,可引导职业学校大力培养具有数字化与信息化制造技术素养的现代工匠型专业综合技能人才,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赛项专家组组长顾德仁介绍,赛项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同类竞赛项目的竞赛规程与评分标准,引入企业典型生产项目案例,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对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图、CAD成图、三维建模、装配专业知识与技能、质量控制、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全面考核,来检验选手岗位综合技能水平。 这一点,来自赛项承办校、福建工业学校的指导老师林健清、石伟深有体会:“比赛既注重考核基本技能,体现了标准程序,又结合了生产实际,考查的绝对不是单个孤立的知识点,学生必须将平时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这对老师也提出更高要求,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以赛促教”正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特点之一。这一被视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的全国性赛事,旨在引导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使之不断与生产实际及专业课程相结合,做到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相统一,真正实现“做、学、教”一体化。 首次参赛的西藏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扎西罗布表示,尽管由于实力的差距,学生很难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大大开拓了师生的眼界。为了让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学校还添置了新设备,这些都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比赛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指导作用,赛项的资源转化工作将在半年内完成。包括竞赛考核评分案例分析、专家裁判点评、优秀选手采访等赛项资源,将被进一步转化制作为竞赛题库、课程教学资源、教材或相关论文、专题片等形式,形成共享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 新人才,新通道 近年来,长期被视为福建教育短板和洼地的职业教育持续发力,紧紧围绕“补短板、抓内涵、创特色、树品牌”,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据统计,2016年,全省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86.7亿元,比2010年增加47.94亿元,增幅124%,在各类教育中增幅最大。2017年省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达5亿元,比2010年增加4.4亿元。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火热是最直观的例子。我省已建立省、市、校三级竞赛制度,省赛设133个赛项,基本覆盖所有专业,去年全省参加各级竞赛的学生总数15.3万名。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获奖数排名全国第6名,较前一年上升2位。 本次比赛中,来自福建工业学校的朱毓曦和贾培表现出色,总成绩排名第二,获得一等奖。经历了几个月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9点的高强度集训,他们收获成绩的同时,更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即将毕业的朱毓曦将进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读高职,选择的还是感兴趣的模具专业;还是二年级学生的贾培决定在来年的高职招考中拼一把本科。 福建工业学校校长林俊标介绍,近年来伴随福建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东风,学校取得长足进步,学生的向上通道也明显拓宽。尤其是“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中,省里探索了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由“管结果”向“管过程”转变,实现“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充分激发项目院校内生动力,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他注意到,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尽管毕业生就业不愁,但他们的升学意向越来越强烈,选择继续升学的已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半左右。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也包括面向中职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而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林俊标表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已做出一定调整,过去更多是侧重技能培训,现在也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特别是后续学习能力。他建议,从更高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好实现中高职衔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