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偏远山村“搬进”美丽新时代

2018-07-07 08:08:41 郑雨萱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袁野)“我1978年在部队入党,1981年退伍回到小溪村担任村支书,我的党龄算是和改革开放同龄了……”在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村新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支书毛信昌从自己的经历说开去,和山下乡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分享小溪村的发展故事。

浦城运用当地特色的乡村故事会形式,通过讲述乡村事宣传新思想、新政策,掀起“大学习”热潮。“乡村振兴”是毛信昌分享的主题,担任村支书34年来,他见证了小溪村走出大山、组建新村、实现安居乐业的蜕变。

走下高山,安居不再是梦

山下乡是浦城县偏僻的乡镇,小溪村曾是山下乡的高寒山村。改革开放前,村里的1000多人分散在11个自然村,平均海拔670米,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

“当时村里人均只有七分耕地,村民只能靠吃‘回销粮’度日。”村里的老支委祝德全说,高山村的日子不好过,全村近千亩的水田有六成在五公里外的山下,村民收粮要挑上山,碾米又要挑下山。由于居住条件恶劣,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陆续有300多人迁到外乡镇。

搬出大山,一度成为小溪村民最大的愿望。

毛信昌当上村支书后,尽管开通并硬化了公路,管好了竹山,改善了基础条件,但村里发展受限,村民依旧期盼有朝一日走出大山。2004年,山下乡从省里争取项目资金,率先将居住条件恶劣的龙井头自然村30户村民搬到距集镇1.5公里的水元寺新村。2008年,又将20余户村民迁居到乡政府所在地山下街。

两次成功的搬迁经验给了村党支部启发。从2008年开始,村两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用5年让大部分村民搬到乡集镇所在地居住。

为新村选址征地时,征地涉及的90多户村民要求先付款后征地,但当时村里还在负债。“为不影响新村建设,村两委形成共识,以先租后付款方式,村主干担保,带头筹款。”毛信昌说,利用租赁村民土地的一年缓冲期,党支部迅速完成桥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初,小溪新村开始登记建房,建房户预交了部分资金,加上筹款资金,征地款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2010年6月,闽北遭遇特大洪灾,山下乡受灾严重,新村建设一度停滞。“洪灾中有20多户重灾户需安置,加上灾后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一时间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办。”老党员李天富说。

当年7月,小溪新村被列为南平市灾后重建与中心村建设点。小溪村人抓住机会一鼓作气,通过项目叠加的经费,把灾后重建与造福工程、中心村建设相结合,将分散在高寒偏远地区的11个自然村整合为一个中心村和2个方便居住的自然村,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近几年,村里又借着精准扶贫和造福工程政策建设新村二期项目。目前,小溪村已集聚人口近1500人,原先高山上的人口全搬迁完毕。

美丽新村,立业已成现实

站在高处看小溪新村,一长串楼房把前后两座大山连在一起,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的小溪则让巨龙更显灵气。

“现在新村的人居环境可好了,武夷山、枫溪乡、永兴镇已有近500人搬迁到这里。”

村委祝德全感慨,昔日无人问津的高山村,通过整村搬迁焕发新面貌,还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改变从小溪新村的建设开始。新村引入社区化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推动新村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村里着重从建立规章制度入手,制定了村民管理公约、卫生保障制度、村民文明标准,还有村民‘九要九不要’文明自律公约。”毛信昌说,小溪新村建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对社区硬件建设、管理体制、干部队伍素质、党员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软硬件双方面的配套升级有效推动了新村和谐、文明发展。

靠山吃山唱山歌。小溪村毛竹资源丰富,村民掌握制作笋干的传统工艺,制成的“山下笋干”是特色农副产品。原先山高路远,土特产要想往外销售不容易。搬到新村后,2012年村里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抱团闯市场。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到村里,不仅带动笋制品的销量,还促进小溪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走在新村街道,宾馆、超市、工厂、幼儿园一应俱全。村民余新菊原住在海拔760米的龙井头自然村,搬到集镇后,一家6口人住上新房。由于楼房临街,余新菊在楼上开起家庭旅馆,楼下出售笋干、竹荪等特色山货,一年收入有十万余元。

搬进了新村,村民创业致富的热情越发高涨。村民王盛芝在村里的帮助下办起服装加工厂,不但自己赚钱,还带动同村姐妹们一起致富。

小溪村村口,浦城名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题写的“美丽乡村小溪”格外醒目。如今,小溪村已成为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未来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和农林大学在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开发调研等方面达成互惠共赢协议,制定了小溪村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毛信昌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