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建宁杂交水稻制种开启"村企合作整村推进"新模式

2018-07-07 08:11:19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陈晓星 黄平柳)

从小而散到整村推进

7月,建宁杂交水稻制种进入授粉期。

一根绳子,田埂两头,俞顺才夫妇各执一端,不停挥舞。

“制种是门技术活,我们需要把父本的花粉刮到母本穗上,授粉才算完成。整个过程持续约1周。”俞顺才是溪口镇枫元村的制种大户,他说,同样是制种,以前年年高挽裤管、泥泞满身,今年基本上可当甩手掌柜,耕地、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等体力活都由农机合作组织提供,农机大军来了,大家穿着皮鞋站在田头看看就行。

过去一年忙到头,现在只需忙一周,穿着皮鞋轻轻松松把田种。这是“村企合作整村推进”带来的新变化。

伴随建宁县选派近千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到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的大潮,上世纪80年代,枫元村也选派代表到海南学习,制种从此在枫元村播下“种子”,在本地“土专家”的带动下,全村制种面积近5000亩。

不仅是枫元村,建宁全县目前9个乡镇和92个建制村,全县2.95万户农户,有2.35万户从事制种生产,全县有耕地28万亩,制种面积14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制种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最大的主导产业。

“杂交水稻制种亩均效益约3000元,是种粮的3倍左右。”枫元村村支书刘炳煌告诉记者,人人都有三五亩,村里几乎没有抛荒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点火式的经营模式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对农户来说,一年忙到头,劳动强度大不说,耕种收等关键节点,有时即使花高价也雇不到工;销售环节也是麻烦事,各家品种难统一,在制种最重要的授粉期容易导致串粉,种子纯度不高质量难保证,这样的种子到了市场容易引起纠纷。

“这也是小生产与大市场如何对接的问题,不处理好,制种产业要从大变强也就无从谈起。”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说,农户有农户的生产方式和利益诉求,市场有市场的规模需求,面对小生产者,企业难以直接建立有效的订单关系,成本也很高。

由此,今年起,建宁探索建立“制种村企合作整村推进”的组织模式,提高区域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尝试以此克服小生产之痛。

农户、企业、村集体三赢

今年初,一场“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签约仪式在溪口镇渠村村举行,枫元村、渠村村、高山村的村主干与禾丰、全赢、合盛三家种业公司的代表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全县种子整村推进的发展试点。延续多年的制种生产方式从此不同。

枫元村一共签约2800亩,其中,合盛公司2300亩,全赢公司500亩。农户根据企业的订单生产,企业向农户提供统一的品种和管理技术。制种所需的耕、种、防、收、烘等环节则向县里的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购买全程机械化服务。

县里则以补贴形式引导农户接受“购买服务种田”的理念。几个月来,农户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机插有补助60元1亩,禾种补助20元,就等于80元。机防补助50元,割(父本)补助50元。”

“制种需父本、母本隔行交替种植,父本先种,更高,母本授粉成熟后才是市场需要的种子,成熟后的父本只能用作饲料,但产量每亩有近100公斤,所以大家都舍不得把父本割掉。”建宁县种子管理站站长余添发算了一笔账,通过割(父本)补助,农户改变老习惯,提高了稻田的通透性,从而提高种子产量20公斤,以收购价每公斤14元算,单此项每亩可增收近300元。

“村集体的主要职责是流转集中连片的田块,还要协调好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的时间。”刘炳煌告诉记者,村企合作整村推进为村集体事业发展赋予造血能力,解决“民富村穷”的问题。枫元村村集体原先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按协议约定,企业向村集体交纳每亩45元的基地建设费,在此基础上,县里再补贴15元,也就是说,2800亩就可为村集体带来16.8万元收入。“今年是试点,估计明年全村5000亩都会一起签。”

“今年虽然相比往年每亩多增加45元成本,但村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性工作也可省去同等甚至更多的开支。”作为本次签约合作的公司之一,全赢种业公司负责人严桂才也有一本账,以前各家公司与农户谈合作,耗时耗力不说,面积小,地块散,最担心的就是串粉问题,现在连片统一管理,多方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对各方都有益。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6个村与13家种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面积1.55万亩,占全县制种面积的10.7%。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