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南平首批36家企业共同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

2018-07-25 07:48:57 郑雨萱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为了帮助好产品打开市场,南平市牵头,从现代农业入手,让首批36家企业共同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

山水为媒 齐闯市场

东南网7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林梦琳)

今年4月,我省8种农副产品列入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南平占据四席。5月初,南平竹笋、政和白茶宣传片在央视亮相,一经播出,闽北山货成了“香饽饽”,政和白茶几近脱销……

初尝甜头后,南平市亮出更大动作,从现代农业入手,推出“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26日,中国南平“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将在武夷山召开,首批36家企业将共同使用“武夷山水”品牌,分享品牌的溢价增值效益。

“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品供给的有力抓手,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

农业发展之困

南平作为农业大市,十个县市做到了“一县一品”。农业产业种类多而全,尤其在茶叶、果蔬、食用菌、畜牧水产、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方面具有输出优势,形成了武夷山茶业、光泽鸡业、延平乳业、顺昌菇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多年来,南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南平市还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然而,好山好水孕育的好产品,在市场上却始终不吃香。

浦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近年来,由于东南亚大米冲击国内市场等原因,浦城大米虽然产量稳定,价格却大不如前。“同样是大米,东北‘五常大米’享誉全国,浦城大米附加值不高,就是缺乏一个响亮的品牌。”浦城县石陂镇浦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卜正标说。

浦城大米遇到的问题,也是闽北优质产品在拓展市场时遭遇的难题。当前,南平一系列好资源、好产品面临着有资源优势无市场优势、有口碑优势无品牌优势、有品质优势无价格优势的问题。

“发展区域品牌,能够利用其独有的公共性、外部性、持久性和规模效益性等特性,促使更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资源向区域内集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平市“武夷品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说。从去年以来,南平市依托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和武夷山“双世遗”世界级品牌优势,实施“武夷品牌”建设工程,举办了现代农业品牌专场对接会、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研讨会和“品牌力量·走进南平”等大型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武夷山水”品牌的名气。

插上品牌翅膀

“武夷山水”品牌作为区域的金字名片,对于闽北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小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好产品容易,最愁的还是打市场、拓销路。”周朝坚是政和一家小型茶企老板,他说,早年各家企业都是单打独斗,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并不见得好。近年来,政和县抱团打造“政和白茶”品牌,通过连续举办六届政和白茶斗茶赛,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茶展、茶博会等活动,使得品牌如今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企业推广费用减少了,效益反倒增加了。

获益于品牌带来的增值效益,南平市开始打造“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以高标准监管产品品质,专业化进行品牌营销推广。

据了解,使用“武夷山水”品牌的产品准入门槛极高,必须品正质优。南平市“武夷品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使用该品牌的产品,至少达到“绿色食品”及以上标准,入围的产品,还需经过相关部门及第三方机构层层把关、检测审核。此外,南平市不断探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管控。今年,南平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将许可使用“武夷山水”品牌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目前,已实现政和白茶、南平竹笋、浦城大米、建阳橘柚等农产品“一品一码”销售。未来,每一件产品都将做到“一物一码”产品认证溯源,只需手机一扫码,就能看到产品的产地环境、种植、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包装分拣、物流运输、终端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