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惠下村:塑形、铸魂,奏响振兴新乐章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欧碧仙 陈荣富 通讯员 林楠 朱崇飞) “人气起来了,产业就能兴旺起来,经济也会跟着向好,大家的钱袋子自然就鼓起来……”10日上午,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村委会,莆田荔城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德禄从乡村振兴说开去,一场40分钟的宣讲,将理论宣传与惠下村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说进了群众心坎里。 惠下村不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洋十音”,还是著名的玉器专业村,全村有一半以上村民在广州、深圳等地从事玉石、玉雕等行业。该村还是省级美丽乡村、莆田市第三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是莆田当地的“明星村”。如何乘上东风,带领群众加快奔小康?这是黄德禄当天分享的主题,也是惠下村正在探索的发展方向。 发展产业,吹响振兴号角 惠下村现有人口6800多人,其中从事玉石、玉雕等行业的村民有3500人左右,“玉器专业村”是惠下村的一块金字招牌。 “过去,惠下人靠种田为生,但单靠地里刨食,是抱不回金娃娃、迈不到小康路上的。”惠下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贵说,穷怕了的惠下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搞起了玉器加工业。通过以亲带亲、以亲带友,惠下村的玉器加工业滚雪球般地发展壮大,由当年的只加工不销售发展到如今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新模式;从业人员从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产品也打入了国际市场。 “要把惠下人的产业变成惠下村的产业。”黄德禄的一席话,与吴金贵对惠下村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在惠下村的发展蓝图里,发展产业,尤其是挖掘、融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一出重头戏。其中,让“玉器专业村”这块招牌真正为惠下村加快奔小康发挥效应、产生效益,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玉石、玉雕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鼓励村里的玉器加工专业户回乡落户,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玉石、玉雕文化,带动玉石、玉雕交易和全村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吴金贵介绍道,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点发展旅游产业,惠下村还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多个旅游景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延续文脉,展现软实力 “习总书记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地方最能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惠洋十音’就是惠下村的特色文化符号,一定要珍惜和继承发扬。”在谈到乡风文明时,黄德禄如是说。一席话,引得在场的党员、群众频频点头。 以乡风文明打造乡村振兴之“魂”,一直是惠下村的坚守。 当天,惠下村的大人们通过线上线下接受“大学习”,孩子们也没闲着。在惠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多名孩子正在接受传承人吴志涛、方元往等老艺人的指导,免费培训“惠洋十音”。 “免费培训班办到现在已经第十三届了,累计培养出400多名少年演奏者。今年,隔壁村庄的孩子都主动来报名学习,这是一种好现象。”传承人吴志涛老先生兴奋地说。 依托“惠洋十音”文化,惠下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吴金贵说,近年来,惠下村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先后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农村文化广场4个以及文化走廊12个,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村民还每年自发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和中秋晚会等文体活动,展现惠下村乡风文明的软实力,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惠下村妇女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自去年4月起,惠下村党支部、老协会组织开设“七点半妇女夜间读书班”,学习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精神、日常生活基本知识和技能、家训家规、妇女维权、防家庭暴力等,将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满足中老年妇女的文化需求,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体会 莆田荔城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德禄:今年,荔城区策划了“大学习”系列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基层。理论进基层活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受众不同。理论进基层的融媒体模式无疑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的多元互动,打破受众的局限性。同时,对讲师的宣讲内容和宣讲形式也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如何以大众化的平台达到“化大众”的目的?面对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宣讲必须用通俗化的语言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来让“大理论”入心入脑。 莆田市驻广东省四会市党支部书记方志坚:身在远方,心在家乡,这是在外流动党员和乡亲的真实心情写照。“融媒体”平台的微直播、微视频、微互动等形式,让“大学习”变成一道道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的理论时事大餐,使在外流动的党员和乡亲可以坚持学习理论不落伍,在“大学习”氛围中感悟乡愁、凝聚共识,争取实现更大作为。 |
相关阅读:
- [ 07-27]县领导到龙山镇调研“党建+乡村振兴”工作
- [ 07-27]平和县山格镇:从“心”开始 干群共奏乡村振兴曲
- [ 07-27]南靖县领导赴龙山镇开展“党建+乡村振兴”调研
- [ 07-27]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 07-27]品牌强农促乡村振兴——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副省长李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