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幼儿园“小学化”叫停 幼小衔接勿“跑偏”

2018-07-31 09:02: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我来说两句

小学一年级下半学期教材里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内容。

福州某民办幼儿园幼小衔接班已开始教授认识人民币。

教育部门展开排查 整治超前教学行为

对于部分幼儿园、培训机构开办的幼小衔接班涉及小学课程,福州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第三十三条规定: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接下来,他们也将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公办、民办幼儿园进行检查。此外,也会要求小学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记者注意到,对于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教育部从2011年起就已多次要求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应是游戏模式。

而针对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的情况,当前福州市教育部门也正在进行摸底排查整治,针对一些无资质的办学机构,联合多个部门开展整治统一行动。

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已基本完成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排查摸底工作,重点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教学及幼小衔接班中出现的“小学化”教育倾向。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扎实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载体,帮助家长克服长期存在的‘揠苗助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避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未来,省教育厅还将研制更加完善的标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建立长效机制,使校外培训机构真正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拔苗助长不可取 应正确解读幼小衔接

提前接受小学教育为何不可取?对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副教授魏仪介绍说:“幼小衔接在理论上是不支持的,第一,现在幼儿园和小学已经注意到幼小衔接的问题,比方说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改在期中,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一进小学就开始教学。第二,假期就开始学习小学的内容,会导致孩子在入学后产生‘炒冷饭’的感觉,失去新鲜感反而会让孩子厌学。第三,目前市场上的培训班良莠不齐,有可能干扰影响正常的教学。”

魏教授指出,专业领域所提倡的幼小衔接,并不是家长们普遍认为的提前学习。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叫“玩”,而小学的教育才叫“学”。在学前阶段,孩子们应该在玩中学习知识,而不应该像在小学一样,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接受知识。“上了衔接班,孩子看似掌握了知识,实际上似是而非,反而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没有加以反复温习,知识是难以巩固的,效果其实不如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好。”

福州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韩鹏锋也持同样的观点:“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在孩子上小学时,协助他在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上作些调整,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他认为,衔接班提前教授的书法、拼音等内容和小学一年级重复,有些孩子会因为学过而不听老师讲课,这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很不利。

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俊表示,当前小学新生的家长普遍是80后,属于文化程度较高的一代,对孩子的期望值更高,这直接导致了培训市场的火爆。他建议,相关部门以及各个学校要举办相应的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至于幼小衔接学什么,他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兴趣第一,一切学习都应当以兴趣为出发点,在游戏中学习比较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平时孩子要补充的应该是诸如儿童安全教育、幼儿消防等常识性知识。针对部分民办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教学的情况,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也特别强调,民办幼儿园及社会培训机构也应做好自律,规范办学,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此外,刘俊还建议:“可以通过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举办一些游园活动来让孩子体验小学生活,让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幼小衔接更有意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