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8月7日电(陈丹 实习生 张佳怡)历史建筑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7日,福建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记忆,还是文化的延续和精神依归。福建一直支持各地在对历史建筑修缮时,进行适当改造、植入现代功能,以适度开发利用促进有效保护。 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等原因,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不同风格和风貌的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针对这一省情,福建致力于摸清历史建筑的家底,建立保护目录。近年来,福建从城市到农村逐城逐镇逐村开展普查,要求各地在实施旧城改造时,对改造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符合历史建筑标准的,及时公布为历史建筑。并通过信访、举报等渠道,发现普查遗漏的历史建筑,督促有关部门按程序公布,予以保护。目前,福建第一批已公布历史建筑有4071栋,国家级名镇名村数量居全国第2位,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居第6位。近年来,福建已涌现出鼓浪屿、三坊七巷、上下杭、永泰嵩口等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典型。 “建筑是用来居住和开展各种活动的。”王胜熙说,福建始终倡导“保护历史文化,不是保护凋敝”这一理念,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原则,支持各地在历史建筑修缮时进行适当改造,增加必要的配套设施,植入现代功能,依法开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开办展馆和博物馆等特色活动,以适度开发利用促进有效保护。 王胜熙介绍,目前历史建筑主要有四种利用模式: 一是发挥公共展示功能。如福州在三坊七巷建设了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永泰县利用废弃庄寨改造成工作室、博物馆和实践基地等。 二是发展休闲旅游。永泰县嵩口镇将建筑与文创紧密结合,开发九重粿、水晶饼、线面和竹编等嵩口特色工艺,整理、挖掘、恢复传统文化,探索建立体验工坊,发展体验旅游。 三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屏南县漈下、厦地、前洋等村落有序修复部分重点民居后,涌现了40多间农民画室、艺术空间,带动了50多家民宿、咖啡馆、餐饮店的发展。 四是打造学术基地。福州市成立名城研究中心、惠安县成立闽南古建筑研究院,福州三坊七巷正在申请成为全国建筑设计大奖赛颁奖基地等。 |
相关阅读:
- [ 04-08]福建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防止“拆真建假”
- [ 04-20]福州公布首批55处历史建筑名单
- [ 02-13]武夷山市挂牌保护50处历史建筑
- [ 08-31]上下杭历史建筑被拆毁 省文物局核查
- [ 03-18]福建普查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