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水表“乱跑”,竟是“空气”惹的祸?

2018-09-04 11:14:19 冯旭 王楠 蔡秀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林雯晶  
分享到:

2018年9月4日福建日报网事版(9版)主要稿件:

水表“乱跑”,竟是“空气”惹的祸?

“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福建省教育发展举措

东南网推出融媒体报道专题 聚焦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发放

水表“乱跑”,竟是“空气”惹的祸?

施小姐出示水电费存折,显示3、4月份水费陡增。东南网记者 冯旭 摄

惊人水费从何而来?未用水时水表为何也转?记者深入调查一探究竟——

水表“乱跑”,竟是“空气”惹的祸?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冯旭 文/图) “主人出国5个月,空房子用掉200吨水”的事件尚未淡出人们的视线,福州的施小姐近日就遇到了类似的蹊跷事——她家在用水淡季的水费远远超过了用水高峰期,历经周折才发现,是空气进入管道导致水表“乱跑”。 【留言详情】

有多少水费其实是“空气费”?细思之下令人心惊。记者采访发现,这仅仅是城镇二次供水引发的问题之一。

水表“乱跑” 两年交了1300元“空气费”

施小姐家住福州同善小区,她告诉记者,每年过年家里都要进行工程浩大的擦洗清扫、做饭宴客,这种情况下,1月和2月共用水32吨。而在平平常常的3、4月份,她家的用水总量却达到了59吨,5月更是一个月用掉37吨。

“年过完了,用水量反而暴增?”施小姐产生了怀疑。她翻查水费存折,发现2016年一整年,她家的月用水量大都在30吨以上;更高的记录是在2015年9月和10月,两个月共用水86吨。

为一探究竟,5月26日,施小姐关闭了家中水阀和所有供水开关,发现水表中央的黑色转盘仍在转动。向自来水公司反映后,前后有三批人员上门检查,有的说她家管道漏水,有的让她更换水表,有的则说是表前空气进入造成水表空转,建议自行安装防止水表自转的止回阀。为了证明自家管道没漏水、争论水表有问题该找谁校验、确认止回阀装在表前还是表后以及由谁来安装,施小姐身心俱疲。直到一个多月后,施小姐将问题反映到省长信箱,自来水公司才终于于7月份为她安装了止回阀。

8月初,施小姐收到的水费通知单显示,其7月用水量仅为18吨。对比此前居高不下的用水量,施小姐发现,自己一直在为“空气”买单。

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林女士告诉施小姐,水表空转的问题比较多见,特别是未经户表改造的老旧小区和高层住户。而施小姐质疑:“明知问题多发,为何却不提前警示用户,或先行安装止回阀?让用户不知不觉多缴水费,让供水企业不声不响不当得利,这跟消费欺诈有什么区别?”

经协商,福州市自来水公司已同意,以每月18吨的用水量为基准,核算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多收施小姐的水费并予以退还。据施小姐估算,这部分水量约为286吨,退款应为1300元左右。

施小姐家的水表已装上止回阀。东南网记者 冯旭 摄

问题多发 城镇住宅用水投诉频频

记者注意到,被用水异常问题困扰的城镇用户为数不少。

今年5月,上海嘉定电视台报道了《主人出国5个月 空房子用掉200吨水》事件,经过一番排查,发现“罪魁祸首”竟是水管里的空气。而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市民刘文慧的经历也于今年4月被媒体曝光。4800元的水费通知单让刘文慧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家里没用水时水表也在转。原来,两位当事人都住在高层,而高层用户是二次加压供水,自家停止用水时,别家用水产生的空气被排进自家的管道,就容易推动水表自转。“这种情况跟管道聚气和水压有关,管道设计以及加压设备的质量和管理都可能是诱因。”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一位吴姓工程师分析。

除了“空气”作祟,管道滴、洒、漏也时常引起水表“乱跑”。去年12月,成都市民李女士家的水表读数超3万立方米、水费近9万元,此事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产生天价水费的房子只有李女士一个人住,按照2015年成都市人均用水量63.2立方米计算,这么多水足够一个人用504年!自来水厂检查判断,是入户前的自来水管漏水所致,而漏水现象与管材质量密切相关。

与水表“乱跑”相比,水质安全更让人“揪心”。近日,福州市直机关湖前小区居民每天饮用“黄河水”的消息在网络掀起了波澜,该小区居民反映饮用水发黄、有沉淀物,有时还能闻到臭味。而福州市自来水公司道出真相:该小区的供水管道都是镀锌管材,内壁腐蚀严重,这种管材早在2000年就被禁用于城镇新建住宅的室内给水管道。

同样为水质不安的,还有福州市仓山区联建新苑、长乐区皇庭丹郡等小区住户。经供水单位确认,联建新苑小区采用非标管材建设,没几年就开始锈蚀脱落,引起水质发黄、发臭;皇庭丹郡小区地下室及地面平面供水管都采用了镀锌管,加上近期闽江咸潮腐蚀,导致水质变黄。要解决问题,需对劣质管道进行更新改造。

类似情形早已不是个案。记者搜索福州市12345服务平台发现,从去年至今,就有86份投诉件与自来水水质有关,与水表有关的投诉则多达1098份,其中大量网友提及水表异常、自来水管漏水及一户一表改造问题。

权责不明 二次供水建管分离引发矛盾

无论是水表“乱跑”,还是水质发黄,用户往往会归咎于自来水公司。但在水务部门看来,自来水公司其实有点“冤”。

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林女士告诉记者,城镇供水管网只建设到小区外,小区经储存、加压,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这叫作二次供水。新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都是由开发商建设、物业公司维护,经开发商提出移交并通过验收之后,才由自来水公司接管。自来水公司接收后,会逐步进行户表改造,更新管网,保障用户用水安全。

建设权交给开发商,就衍生了相应的问题。“一套水泵,有的厂家卖100万元,有的厂家只卖20万元,质量显然不会一样。供水管道材质不同,性能也有差别,不锈钢管跟PPR管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吴工程师指出,有的开发商为了控制成本,使用的材料质量不佳;有的开发商把二次供水工程外包,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准不尽相同;设计单位的实力也有强有弱,遇到外地设计公司,还不一定了解本地的情况。加上后期运行中,物业公司的维护管理缺乏专业经验,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影响到供水质量。

吴工程师举例说,有的小区水箱做得太大,造成水中余氯消失,就难以保证水质安全。林女士则透露,管道某些位置采用U型管而非直管,可能就是管道聚气水表空转的诱因之一。

泉州市自来水公司一位技术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他们常常接到市民用水投诉,但自来水公司当时既不是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方,也不是管理方,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相关报道指出,根据《物权法》,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供水部门却要使用该设施供水。建设者不使用,使用者不建设,这种权责利的矛盾带来了二次供水设施的偷工减料、标准不一、供水中断、水质异常等现实问题,最终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记者手记

如何破解二次供水“先天不足”?

建管合一或为大势所趋

□东南网记者 冯旭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建管合一”,就是将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均交给供水单位负责。在福建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种模式是大势所趋。

可以想象,当设施的建设者同时成为使用者和维护者,建设过程中就必然多了长远考虑,少了急功近利。而供水单位作为专业机构,熟悉二次供水设施不同材料、设计、施工、管理方式的利弊得失,将关联事务一竿子揽到底,可以避开很多隐患,少走很多弯路。

2015年2月17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鼓励供水企业实施统建统管。杭州、苏州等城市则早已起步,引来各地调研取经。珠海水务集团供水业务部总经理王杭州曾向媒体介绍,实现“建管合一”的城市,供水情况有很大改善,一是极少发生自然爆管情况,二是居民用水水质、水压、水量得到有效保障,三是管网漏损率极低。

福建省近年来也进行了试点,并有意将“建管合一”模式写入立法。不过,一个单位统建统管易产生垄断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去年7月出台的《福建省城乡供水条例》最终采用了两种模式并存的“双轨制”,即新建城镇住宅供水设施可以由供水单位统一建设、建设单位出资,也可由建设单位或产权人自行建设、供水单位把关设计方案。具体由谁建设,看地方如何规定。

业内对此看法不一。有人提出,应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要供水单位专管,又怕产生垄断,患得患失难以解决问题。有人认为,政策的松动已经传达了政府的态度,而地方上还需慢慢理顺,到时候“建管合一”也许会水到渠成。也有人看破机关,谁来建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建设标准要落实到位。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现有工作都不可懈怠。在施小姐的问题上,相关单位的前期处置并不理想。一职难尽,何以兼二职?当机制变革开始破冰,各部门更要恪尽职守,表现出应有的担当,并切实提升业务能力。

城镇二次供水用户用水三问

怎么知道自家水费有没有被多收?

平常花点心思留意自家的水费通知单,结合季节变化和人口情况,注意有没有异常波动。五口之家如果每月保持在30吨左右,那算是比较正常的用量。有所怀疑的话,也可以把总阀门关掉,看看水表是不是还会转动。

发现用水量异常应该怎么做?

发现用水量异常,首先要排查自家管道有没有漏水,水管滴水、地板或墙壁无故变湿、马桶水流不断,都是常见的漏水征兆。确认自家管道没有漏水后,再向自来水公司报告异常情况,由自来水公司安排专业人员上门检查确认。

遇到用水问题该找谁负责?

1.用户水表以后直至户内发生的管道问题均由用户自行负责。

2.如果表前管道出现漏水,责任归属按各地规定划分。在福州,自来水公司接管的小区和进行过户表改造的小区,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不含9层以上住户),9层以上高层用户以及自来水公司未接收、未做户表改造的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

3.若需安装止回阀防止水表空转,一般是由用户付费,请自来水公司代为安装,或向自来水公司报备后自行安装。

4.水质异常情况应向自来水公司反映。

“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福建省教育发展举措

扫码浏览专题

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我省教育发展举措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王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体现出我省多地均衡教育资源、提升师资力量、发展教育扶贫,多举措促进我省教育发展。

均衡教育资源 夯实基础教育

早在2012年,我省就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其中要求,2017年底前,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全省92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为实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我省多地积极探索。来自泉州市丰泽区委宣传部的案例介绍,为了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丰泽区深化“名校办分校”“名园办分园”和“办学典型升格”模式,布点区4所学校(园)分校建设,同时推进区崇德实小与区实验小学联合办学,并将三所基层学校升格为区直属实验性小学,提升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泉州市德化县实施“城区龙头校+城郊薄弱校+农村教学点”的“小片区管理”新模式,促进城乡同步均衡发展。龙岩地区则采用名校集团化办学理念,以名校师资带动新建学校以及周边农村学校,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福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黄家骅教授认为,随着我省各地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2012年后,我省从沿海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基本实现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师资力量标准化,部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已高于城市,我省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切实成效,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发展教育扶贫 精准助学助困

习近平曾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2016年,宁化县创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理的“三全三扶一档”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出台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精准助学政策。2016年至今,宁化县共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县级助学金681.75万元,惠及贫困学生3543人次。

“宁德市建立学生资助应急救助机制,属全省首例。”宁德市教育局提交的案例介绍,宁德市出台《宁德市学生资助应急救助暂行办法》,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奖补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此类学生的应急救助。目前全市申请人数达166人,已审批发放137人36.5万元。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黄家骅教授认为,我省多地出台多项政策,保障更多学生走进校园,有学上,上好学。

加强教师培训 促升师资水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石狮市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按照“入门—合格—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发展路径,所有教师三年内均参与赛课活动。此外,石狮在全省率先对中、高级职务教师进行聘后管理,促进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成长。

泉州市德化县则盘活闲置校舍,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利用暑期开展常态化全员培训。建立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常态机制,建立教师教学能力素养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师资水平的提升。

“我省多地通过积极培养优质教师团队,培养学科带头人等举措,使我省教师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黄家骅教授说,我省应继续打造更多平台,培育更多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带动教育水平更大提升,实现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目标。

东南网推出融媒体报道专题 聚焦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发放

扫码浏览专题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蔡秀明)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港澳台居民能够在居住地享受到与内地(大陆)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和便利。

8月30日,东南网推出《落实同等待遇 共享发展机遇——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来了》融媒体报道专题,并在东南网首页显著位置体现。

为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专题制作了适应PC端和移动端的版本,内容丰富充实,聚焦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办法、注意事项。同时,专题及时推送最新的新闻资讯以及专家的权威解读,并将目光投向港澳台居民,开辟网友热议板块,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