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塑胶渔排。 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周思颖 李加进 摄 偌大的世界级良港三都澳成了网箱密布、缆绳纵横的特大养殖场,时至今日,已经到了和这些在禁养区私自搭建的非法渔排说“不”的时候了 三都澳,“海上家园”升级进行时 东南网9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周思颖 李加进 文/图) “大黄鱼之父”: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来到宁德三都澳,人们总是会被眼前的风光所惊叹,碧海连天,渔排成片,蔚为壮观。但海面上漂浮着泡沫碎片及各种垃圾,破坏了这美丽的景致。 三都澳口小腹大,自净能力差,内湾与外湾30天为一个周期的水体交换能力只有44.6%。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地人纷纷涌入三都澳从事大黄鱼养殖,最多时达24万多框网箱。近年来,随着周边连江、罗源等海域退养转产,一些养殖户转战三都澳,一下子又增加了数万框的养殖规模,让三都澳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 刘家富今年78岁。1983年,他和所在的闽东水产研究所、宁德地区水技站科研团队一起,首创大黄鱼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被世人称为“大黄鱼之父”。 刘家富说:“海,是宁德最大的优势。当前,海上传统养殖业粗放养殖、无序养殖,不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动海上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据悉,宁德虽有《无公害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但部分养殖户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存在多年的网箱高密度无序布局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更有一些育苗户一味降低种鱼成本,进行近亲繁殖,严重影响大黄鱼的种质资源。 刘家富建议,一定要借鉴挪威“国鱼”三文鱼养殖的成功经验,促进大黄鱼养殖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养鱼要有资质,养殖户要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认可、授权后才能进行养殖。二是产量有计划,以销定产,以保证鱼价稳定。三是质量有保障,政府部门认可的养殖场出产的鱼,才可上市销售。 刘家富说,宁德大黄鱼发展已到一个瓶颈阶段,要突破就必须依靠政府力量,由政府出面控制养殖规模,实现有序养殖,其次要积极推广新型养殖技术,保证大黄鱼品质。只有这样,大黄鱼产业才能与“三文鱼”比肩。2017年,挪威三文鱼出口额76.54亿美元,而宁德大黄鱼只有8.19亿美元。两“国鱼”相比,宁德大黄鱼产业显然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