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渔排容易产生泡沫垃圾。 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周思颖 李加进 摄 限养区8万框网箱,将全部改造为塑胶渔排 在蕉城区三都澳碧海蓝天海洋牧场,工作人员正在新型渔排上投放鱼饲料。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过境时,三都澳最大风力达17级,但这里采用的新型全塑胶现代渔业设施装备并未受到影响。 三都澳白基湾海域,养殖户周瑞发带着技术人员,乘着快艇在新划定的养殖区内航行,测量养殖面积,准备建造新型塑胶渔排。 受台风“玛莉亚”影响,传统木质渔排受损严重,三都澳内仅大黄鱼养殖网箱就破损约3.5万框,损失约1.05亿元。与传统养殖户遭受重创相比,新型塑胶渔排几乎“毫发无损”,让许多养殖户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新型塑胶渔排是蕉城区目前正在推广的现代渔业项目设施。传统渔排用料为塑料泡沫浮球和木头,使用寿命约4年,陈旧老化后易形成海漂垃圾,污染海洋环境。新型塑胶渔排防抗风浪性能好,使用寿命达到10年以上,到期后塑胶材料还可回收再利用。 宁德市渔业协会秘书长韩承义说,近年来,大黄鱼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现象困扰着广大业者。研究表明,养殖大黄鱼品质不如野生并非种质退化,而是现有网箱养殖一味追求生长速度与高密度养殖所致。为此,业者探索了大网箱、大围网、池塘等新兴养殖模式,通过降低养殖密度、扩大鱼活动空间、控制投饵率等方式,培养出体形、色泽、肉质等方面接近野生大黄鱼的产品。 “针对不同的海域,新型渔排会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方式。比如,在深水区和外海养殖用深水抗风浪网箱,也叫深水塑胶大网箱,抗风浪能力更强,养殖水体更大,有效利用面积也相对更大。如此一来,我们整个传统网箱养殖的海域,便升级为集现代渔业养殖、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现代渔业旅游综合体。再结合三都澳的当地文化,打造出休闲观光型的海洋渔业旅游,就能将三都澳渔业养殖推向一个更高的起点。”金贝尔(福建)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颜阔秋说。 王伟添说:“蕉城区将逐步淘汰传统木质泡沫浮球网箱,对于在限养区的8万框养殖网箱,到2020年前全部改造为塑胶渔排。政府对塑胶渔排每平方米补助150元,渔排周长达到60米以上的,政府补助20万元。” “我的塑胶渔排周长达到60米,接近野生大黄鱼的生活环境,通过流水带动鱼的运动量,保证鱼体健康和修长体形,这种大黄鱼一公斤能卖400多元呢。”养殖户王利源说,2016年,他把原来的木质渔排改成了塑胶渔排,所产的大黄鱼收购价一下子涨了十倍。 宁德三都澳,是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作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其地形口小腹大,水域面积714平方公里,唯一的出水口在东冲口,宽度仅2.6公里。三都澳除了深水面积和航道水深属世界第一外,还有两个“世界第一”:大黄鱼养殖数量世界第一,海上养殖渔排规模世界第一。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而珍贵的地方性海水鱼类种质资源,有“国鱼”之美誉。1985年春,在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的背景下,宁德市水产部门成立项目组,开展大黄鱼人工养殖。经过30年努力,大黄鱼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 三都澳人工养殖区是“浮在海面上的城市”——用塑料泡沫浮球和木板搭建渔排,下为网箱养殖,上面可以住人,渔户相连,绵延近百公里。这里的渔排上常年住着近万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养殖区。 然而,这两个“世界第一”的背后,却一度隐藏着无序养殖的弊端,不仅养殖户苦不堪言,也让三都澳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