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图说福建> 正文
分享到: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保护“沉下去”,非遗“活起来”

2018-10-12 09:19: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小小的雕版,大大的学问。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下沉到“田间地头”,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连城四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四堡中心小学学生在上雕版课。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黄水林 摄

小小的雕版,大大的学问。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下沉到“田间地头”,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连城四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保护“沉下去”,非遗“活起来”

东南网10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黄水林 文/图)

留住乡愁,恢复古村风貌

位于连城县四堡镇的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内,原汁原味的雕版印刷器具、古色古香的线装书、技术精巧的银锡制品引得游客驻足欣赏。连城县文体广新局局长朱金生说,这些文物见证了四堡雕版印刷的光辉历史。

连城四堡被誉为“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清乾隆、嘉庆年间,四堡有书坊近300家,所印书籍种类繁多,已查证的有启蒙书、经史子集、医学、小说、诗词等9大类、1000余种。“时过境迁,雕版印刷虽早已淡出历史舞台,但四堡还保留了较为完好的文化遗址,全国罕见。”朱金生介绍说。

“古建筑群是四堡雕版印刷文化的重要遗址,记录了四堡雕版印刷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据连城县文物局局长伍玲金介绍,四堡共有50座古书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中南、四桥、雾阁、田茶4个建制村,面积约25.4公顷。

曾经,这些古建筑夹杂在大量现代民房中,难见往日齐整。恶化的环境卫生,一度给文物建筑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严重损害。

建筑是沉默的艺术。要让古建筑“开口”,抢救性保护就不容松懈。近年来,连城县累计争取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401万元,50座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古书坊相继维修,并已全面完成其中7座的修复,其余将在3到5年内完成。

在改善整体环境方面,连城投入600万元,提升雾阁、中南两个村的道路设施条件,努力恢复古村落的传统风貌格局。

如今,走在雾阁村新铺设的鹅卵石道路两侧,“鸡鸭满地跑,古建不好找”的窘境不见了,人文景观正在逐渐恢复。“传统村落保护与非遗保护有机结合,这个新趋势在四堡实践中已经成为可能。”四堡镇人大主席罗贻彬深感欣慰。

四堡雕版印刷历经数百年传承。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黄水林 摄

保护落地,共享非遗红利

穿梭在四堡镇的古建筑群中,记者看到,在清代古建筑大夫第内,保护修缮工作正有序进行。据介绍,这里被规划为四堡雕版印刷技艺传习中心,预计今年底开放。“大夫第在修旧如旧后,还将展出一部分雕版文物,让村民和游客在乡间行走时就可以触摸历史。”伍玲金说。

近年来,连城加强对四堡雕印刷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实施了古雕版、古书籍及印刷工具等三级以上珍贵文物的征集工程。据介绍,雕版印刷文物年代久远,散落民间,良莠不齐。因此,征集的文物须通过省文物鉴定中心的现场评估,确保精益求精。目前,已征集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58件(套)。

“从明清走来的文物,让我们知道历史从哪里来,还告诉我们传承要往哪里去。”四堡雕版技艺第十六代传人马力表示。

在罗贻彬看来,不仅要将文物装进陈列馆里,还要将文保意识装进村民的头脑里。“在一些村民看来,文物是祖上留下的东西,自己怎么折腾都行。所以基层的文保工作,做通群众工作是关键。”他说。

鉴于此,四堡的文保宣传工作尤其注重讲究方法。“趁着‘圩天’村民集中时,我们会在集市上布展板、发传单,宣传政策和典型案例,让文保意识入脑入心。”罗贻彬解释说,“圩天”就是乡镇固定的赶集日,人流量大,信息交流充分,村民普遍乐于接受宣讲。

此外,连城还将安全责任下沉到镇、村两级,并督促产权人较多的厅堂成立理事会,“一有情况,马上行动”,打通文物保护的“最后一公里”。各级、各部门合力,形成威慑力量,守住文保红线。据介绍,今年4月,四堡镇雾阁村村民邹某因擅自拆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翰香堂”的附房,涉嫌故意损毁文物,被连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营造‘身边文物,人人维护’的环境,除了讲一些大道理,更要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罗贻彬说。为了让雕版印刷的历史照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今年7月至8月,四堡举办了“雕版故里·桃李飘香”芙蓉李采摘节、果王评比大赛、摄影采风、雕版印刷体验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市的游客前来体验。

“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村民种的水果都卖出去了,对我们的工作自然就理解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我们的信心和干劲也鼓足了。”罗贻彬说。

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里游客云集。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黄水林 摄

活态传承,再现非遗活力

让一项古老的技艺“复活”,传承发扬是必由之路。

“刻版需眼力好、体力好,但目前传承人队伍普遍高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70岁以上占一半。”朱金生坦言,老一辈传承人担子太大,传统的师徒传承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有人学,才能搞活雕版印刷。”身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的马力表示,非遗传承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团队一起做。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重现四堡当年“户户有书香,家家无闲人”的愿望。

由此,四堡把雕版文化教育课“搬”进教室。罗贻彬介绍,目前已在四堡中心小学、马屋小学和四堡中学,挂牌四堡雕版教育室,并配有专门乡土教材。“要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留下这段乡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主动来向马力“拜师学艺”的也络绎不绝。今年暑假,一些小学生自发结伴来到马力的雕刻艺术坊内,学习传统手工精细雕版、手工印刷和手工线装书等技艺。“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点滴中多留意。”马力对此深有体会。截至目前,当地共培养了9名传承人,有300多人次的雕版印刷爱好者接受培训。

非遗传承靠技艺,文化传播则靠载体。“在鼎盛时期,四堡所印书籍不仅行销全国,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国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朱金生说,近年来,各类文创产品方兴未艾,四堡雕版印刷正借此风潮,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融入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在马力的雕刻艺术坊内,记者看到木刻雕版、线装书籍、印刷字画等一众文创产品。雕版印刷物承载的内容穿越古今,不仅有《道德经》《增广贤文》《兰亭集序》等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也有反映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成就的新时代宣传画。“雕版文创产品研发周期长、费时多,但精品率高,收藏、喜爱的人越来越多。”马力介绍说,他正在开发拼字、拼图类益智产品,把产品推向“小而精”。如今,他的雕版文创产品已小有名气,年利润接近50万元。

“四堡的雕版曾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一带一路’的窗口,必将重新走向世界。”马力对未来已有规划,在11月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他将带去艺术坊里最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并现场展示雕版印刷古法技艺。

非遗传承人马力在制作雕版。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黄水林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