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东风中,上杭建筑业瞄准高质量发展,向节能环保要动能,逐步走上建筑工业化的快车道—— 筑起“绿色广厦”千万间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林斯乾 黄旭) 9月,上杭再次摘得“2018年度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的荣誉。这是上杭连续第三年跻身“十强”行列。 提起上杭,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金铜产业。近年来,建筑业悄然成为上杭的另一个支柱性产业。去年,它对上杭财政总收入的贡献超过10%。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隐藏着绿色发展的密码。“推动绿色建筑业发展,促使上杭建筑业转型升级及建筑企业发展壮大。”上杭县委书记傅藏荣表示。建筑业是上杭的传统产业,上杭如何发力,实现“老产业”新增长?近日,记者深入上杭建筑业一探究竟。 绿色发展,剑指“千亿产业” 上杭是“中国建筑之乡”。一个“乡”字,道出了上杭大量建筑企业在外办厂。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是上杭地理的特点。人多地少,人们以前只能到外头讨生活。”上杭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军说,改革开放以后,上杭人在广东等地创办了一大批颇有名气的建筑企业。 如何打好“亲情牌”,让“杭商”带回高附加值的项目,反哺家乡发展,上杭在不断摸索。 走访企业中,联泰集团副总经理谢永芹告诉记者,他们回乡兴业,依仗的是当地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自2013年以来,上杭扶持鼓励政策一年一更新,为企业及时送上“定心丸”。“建筑市场瞬息万变,施工企业向前冲,政策扶持也不能掉队。”张军说。 在扶持措施中,“绿色”成为最夺目的底色。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并非一帆风顺。“当前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够,需要政府引导转变观念。”绿科集团董事长胡进斌说。由上杭县政府投资的绿科集团应运而生,作为启动发展绿色建筑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开始试水。 此外,上杭还建立了绿色建筑业园区,逐渐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截至今年7月底,上杭共有建筑施工资质企业159家。其中,二级以上企业132家。浇筑建筑工业化的“大厦”有了产业基础。 “上杭把建筑业列为‘两个千亿’主导产业之一。目标艰巨,稳扎稳打。”张军说,今年1至7月,上杭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8.58亿元,同比增长10.7%。 大胆尝试,借力政策产业升级 11日,上杭建筑企业的捷报频传。紫金矿业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多宝山铜矿矿区的新厂房试车投产。绿建集团承建了它的破碎系统、精尾矿系统及一期技改工程。 “新厂房主体为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搭建过程绿色环保,为业主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也能为紫金走出去铺路!”胡进斌自豪地说,工程使用环保夹心保温板,克服了东北地区的严寒环境。工程周期仅用了11个月。 这是上杭县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典型项目之一。2017年,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因此也被各地视为建筑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之一。 据张军介绍,装配式建筑把现场现浇的施工工艺变成工厂制作,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原材料使用与环境污染,因此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这对打造清新福建,有特殊意义。” 乘着政策东风,上杭开始了大胆尝试。 “建筑工业化对工人的技能水平要求高,要帮助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中欧云建总经理姚巍说。 “让工人上手实操,得到的认识更直观深刻。”胡进斌说,绿科集团正在产业园区内建设中欧装配式建筑制造生产、实训基地,目前100亩土地并购及原有厂房装修改造等工作已完成。 管理人员的储备,也必不可少。今年6至8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迎来了来自上杭的50名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他们在此研修有关装配式建筑的知识。胡进斌也名列其中。在他看来,高层次的学习让自己开了眼界,长了知识。“看清差距,才能放开手脚往上赶。” 在培训方面,上杭有着更远的规划。“我们正为上杭引入国内外高校研学资源,将装配式建筑培训基地落户上杭,辐射周边地市。”姚巍说。 |
相关阅读:
- [ 10-12]上杭积极探索科级非领导干部管理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 [ 09-03]军民融合 上杭县大力推动“大督查大落实”工作
- [ 08-31]上杭:“百亿车间”竣工投产 金铜产业上新台阶
- [ 08-10]上杭蛟洋工业园建设公共应急池
- [ 07-09]上杭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揭牌运行
- [ 07-05]大田尤溪上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
- [ 07-04]福建确定大田、尤溪、上杭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先行试点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