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秘数字中国会展中心 “数字福船”扬帆在即
2018-10-30 21:27: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数字中国会展中心造型为一艘汉代楼船(效果图) 数字中国会展中心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 陈楠摄 东南网10月30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1405年,郑和率众七次下西洋的历史,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600多年后的今天,位于福州市滨海新城核心区大东湖畔,一艘崭新的“数字福船”,承载着“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的内涵,即将扬帆起航。 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作为今后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国内或国际大型会议、会展项目场馆,预计2019年3月建成。记者今日走进了建设中的项目工地,为网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工程大 难点多 如何突破? 走进数字中国会展中心施工现场,数百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展馆已现雏形,犹如一艘已完成停靠在东湖边的巨型汉代楼船,呈现出舒展、大气的形象,船头微微起翘,象征楼船扬帆起航。据中建海峡项目技术负责人欧阳再福介绍,会展中心主体为钢结构建筑,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长255米,宽119米;建筑高度约33米,钢结构屋面最高点45米,总建筑面积11.62万平方米。建筑内设峰会多功能厅两处、大型展厅两处,贵宾室和30间各型会议室。 “展馆内部9600多平方米的无柱大型展厅,采用的是大跨度桁架结构,最大跨度为68米,采用的最大桁架就有300多吨,需要5台180吨的大型履带吊操作。”欧阳再福告诉记者,如此大型的设备要在地下室顶板桁架区行走,且不会大面积的对顶板产生破坏就成为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为了破解难题,施工单位通过深化图纸设计,将计算顶板设计活荷载、梁截面和板配筋做了增加,使吊装传递到楼板的荷载小于设计荷载。为了防止中间区块顶板出现裂缝,加大其承载能力,在顶板施工的过程中,还将地下室中部的碗扣架支撑体系进行保留,待履带吊逐跨退出时再进行拆除,进一步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若是采用传统的后浇带法施工,存在后期主体完工后,封堵后浇带混凝土运输困难,耗费时间长。后浇带若处理不到位可能会发生顶板渗漏水。更重要的是,大型履带吊在桁架区吊装过程中受到后浇带限制,作业依旧很困难。 通过深化设计,施工单位决定使用“跳仓法施工工法”这一全新工艺。据介绍,该工法是将大体积地下室混凝土块分成若干个小块,并采用跳仓、封仓的跳跃式施工,利用短时间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将各个小块整合成整体,充分利用混凝土变形时间差,保证地下室混凝土的完整性。“这不仅解决了后浇带的处理、钢构分包上部结构施工、机电分包在地下室管线安装,也为上部钢结构吊装大型设备提供可靠保证。”欧阳再福介绍说。 项目负责人表示,在施工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于2017年12月29日开始动工,不到三个月就完成桩基工程,目前所有主体钢结构吊装已完成,现场工人正加紧进行外立面装饰,项目有望在2019年春节前后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