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谢正根:一刀一刻琢乾坤

2018-11-01 09:03: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谢正根是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人,他16岁便拿起了刻刀,开启了雕刻人生。霍童古色古香的明清街道、各类手艺人、当地的木雕文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研思之士 无愧匠心

谢正根是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人,他16岁便拿起了刻刀,开启了雕刻人生。霍童古色古香的明清街道、各类手艺人、当地的木雕文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如今,从业20余年的谢正根主刀雕刻创作的木雕作品《思》《家乡古居》《霍童民居》等都先后获得过各类奖项。谈及多年的“雕刻经”,谢正根笑言,当初自己差点就改行了。

原来,谢正根师从霍童民间木雕艺人,在三年多的学艺生涯中,他勤劳诚实,好学谦虚。为学到真本领,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指头也都磨出了茧。“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000多个日夜里,谢正根苦心研究,历练个性,始终怀着一颗匠心,终在木雕创作上收获了一番成就。

出师后,他与好友在镇上开起木雕小作坊,制作几桌、斗灯等仿古木雕小物件。小店面、微利润,却也小有名气。

两年后的一个偶然机遇,谢正根的木雕产品走上了转型提升之路。

“当时有个客人到店里定制了一张案桌,那也是我雕刻的第一个大物件。”谢正根回忆,案桌做工精细且复杂,接下订单后,他便进城向多位老艺人求教,并在现场观摩学习了几天。多年花版雕刻的功底,让谢正根很快就掌握了案桌的制作工艺。回到霍童后,他用2个月时间便完成这件作品。精巧的雕工,得到了客户的赞美。

“那时的案桌一张能卖到五六千元,是几桌的好几倍!”初尝胜果,谢正根更加坚定了产品提升之路。一年后,他的木雕作坊在城区船头老街开张。然而初来乍到、名声不响,在艺人云集的老街里,他艰辛守业。此后,他几易店面,也曾改行做木材生意,并一度去上海打工,尝尽艰辛。

“喜欢了十多年的东西,就这样放弃还是有点不甘心。”琢磨了很久,难舍木雕情缘的谢正根还是回到了家乡,并先后赴莆田、东阳等木雕胜地学艺。

2012年8月,乘着闽东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春风,谢正根在蕉城区城南镇富阳竹木市场办起了聚艺木雕厂,并引入2台电脑雕刻机,同时进驻宁德工艺美术产业园,打开产品展示、销售窗口,木雕事业渐入正轨。

腾声飞实 心系传承

如今,聚艺木雕厂的规模不断壮大,谢正根手下的工人由当初的几个发展成了几十个;电脑雕刻机由原来的2台增加至5台;接单流程也由一开始的口头约定转变为现代的合同制……

除了完善各项机制,谢正根还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上注入新的文化理念,他的艺术作品也从木雕延伸至根雕,在根雕界也取得了不俗成绩。

今年8月11日,谢正根还参与了市文联文艺采风团“送技艺到下党”的文化扶贫活动,为当地基层群众展示讲解了自己的根艺作品,并向他们传授根艺制作相关知识。

“艺术本身就源于生活,只要你足够细心便会发现。”谢正根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当地群众利用山村树根资源化腐朽为神奇,还与他们形成挂钩帮扶。

谈及木雕传承问题,谢正根坦言,木雕没有那么精致优雅的工作环境,一旦雕刻起来,总是木屑满天飞,且工作时间长,一旦开始一个作品,就不能分心,这就是大部分年轻人坚持不下去的原因。

对于如何保护与传承木雕工艺,谢正根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完善传承系统,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院校培训、设传统木雕研究院等方式,让木雕得以传承,再通过研发交流、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木雕工艺品,参加国内外大小交流会,让更多人认识木雕的美。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