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跨界创新,激活传统艺术

2018-11-05 09:19: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在为期五天的2018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中,两岸艺术家尤其是青年演员将同源共流的传统文化进行不同形式的跨界创新,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震撼,也激活了传统艺术。

跨界创新释放传统文化魅力

如今,娱乐文化在年轻群体中蔚然成风,如何蓄力传统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跨界创新,就被认为是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加鲜活起来的一种探索。10月28日,艺术节还特别举行“跨界与创新”学术沙龙,来自两岸的50多位知名学者及近百位戏曲艺术界、文创界人士齐聚一堂,就两岸表演艺术的“跨界与创新”展开交流研讨。

“在传统戏曲越来越小众化的情况下,‘三下锅’带来的艺术冲击,给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启示。”对于传统艺术的跨界创新,《阿搭嫂》剧作者、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给予了肯定。他认为,就像书法笔法形式不断演变,但精神没有变一样,传统戏剧也应该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笔法,“传统剧要发展,一定要懂年轻人的心”。

“三下锅”版《阿搭嫂》的台湾导演李文勋从小生活在戏曲世家,在父辈的传统戏曲模式熏陶中成长。原本对创新持保守态度的他,在进入校园任教后,发现青年学生时常将对新事物的理解融入到舞台表演中。此次艺术节,两岸联排的新版《阿搭嫂》剧本由曾学文改编一新,两岸年轻演员都圆满完成了跨界演出任务,充分释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台湾一心歌仔戏剧团带来的“法式歌仔戏”《啾咪!爱咋》也大获好评,将西方戏剧作品改编为歌仔戏已成为该团近期的创新形式。《啾咪!爱咋》编剧孙富叡认为,两岸传统艺术可以交流的创新经验有很多,台湾新一辈的传统艺术家在剧目选择上开始大胆运用社会热点,甚至在剧本中引入畅销书作品;戏曲宣传也结合流行音乐等新的表现方式,还尝试用微电影宣传传统戏剧作品。

艺术节中,两岸青年艺术家带来的创新偶戏深受好评。上海戏剧学院木偶剧系原主任郑稳教授高度肯定了台湾集艺戏坊与偶偶偶剧团对偶戏在古典音乐配乐和戏偶材质上的创新,同时点赞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与金莲陞高甲剧团联合创排的“木偶”与高甲演员互动演出的《偶们》。他说,将高甲戏最具特点的丑角“高甲丑”与偶戏“木偶丑”结合,彰显了闽南传统文化的亮点,同时打破了偶戏表演场地的限制,实现了“互动大舞台”,很值得借鉴。

来自北京的国家话剧院知名青年导演赵淼则以新创排的跨界话剧《罗刹国》为例,分享了大陆青年艺术家将中华传统非遗文化融入舞台艺术的尝试。《罗刹国》中皮影戏、传统面具等元素的大量使用,开拓了中华传统戏曲表演方式与现代话剧融合的新思路。赵淼提出,两岸舞台艺术家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中提炼经典元素,来助推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

“大陆和台湾的青年艺术家想象力都非常丰富,两岸在戏曲理论和实践上的合作大有可为。”在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万素看来,发散性思维最终都要寻找到艺术初心,两岸艺术家回到传统文化之根而求创新的做法值得赞赏。

彭军则认为,从文创的角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挖掘利用民间艺术戏曲文化的宝藏也是艺术节主办方的目的之一,以此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