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澄溪村从原来的省级贫困村,转变为年人均收入1.48万元的美丽乡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6年的1.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8万元。蜕变的秘诀,便是创意先行,“整、借、学”。
游客体验百香果采摘。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枝文 苏益纯 通讯员 刘海生 赖伟玲 摄 在学习中激荡创意思维 发生变化的,还有村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拿曾清森来说,他的思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要把农庄办好办出特色外,又在琢磨着“创意体验互动”,打算搞一个项目,吸引城里人来当一回山里人,体验鸟语花香耕读传家的生活。 “九峰镇地处闽粤边界,是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的汇合处,民间的音乐、舞蹈、戏曲、书画创作活动相当普及。”曾清森盯上了屋后青山,“古藤、竹子、石头、古树,这后山就是浑然天成的舞台。只要把芗剧团的双弦琴、月琴演奏者等请过来。乡音一出场,共鸣就来了。” 有了人才相助,澄溪村持续火热。各种创意点子都来了:抓泥鳅,弹钢琴,跳爵士舞,打太极拳,再来一场气球雨,淳朴乡情成乡村游的基石……现在的澄溪村,不仅是一幅“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张“人文山水图”,全村日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 线下有活力,线上也一样。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村民在漳州古城,租了一个门面,摄像头对准溪流、舞台和大山,直播乡村的天黑天亮,日落日出;有的玩起了在线监控,你喜欢几号蜜柚几号鸭,他们当着你的面,直接就抓来邮寄给你;还有的计划开创土特产小吃一条街,将平和的粿条、蜜柚、地瓜等农特产品集中展示…… “乡村旅游加速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城乡居民价值观念的交流、生活方式的借鉴、经营方式的沟通、多元文化的认同。”九峰镇副书记黄清流认为,把城市的消费需求和能力引入农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村民收入就上去了,乡村自然也就振兴了。 结束采访前,记者发现,村里不少家庭门口停着新买的轿车,一问才知原来外出打工的人,听说村里发展得这么好,也打算回来找个项目创业,或者择个好企业工作。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