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图为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福建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开幕
11月26日,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福建全省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展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开幕,畲族服饰、晋江高甲戏、泥塑、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也在开幕式上集体亮相,给观众献上一道道丰富精彩的文化盛宴。 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福州地铁2号线“高大上” 明年1月31日全线试运行
地铁2号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目前进展如何?日前,记者探访完成装修并移交的鼓山车辆段、作为装修样板的全线最长的上洋站。据了解,中国交建福州地铁2号线项目公司正全力以赴,力保全线明年1月31日试运行。如今,17辆地铁列车已经就位,开展热滑试验。 福州晚报记者 杨勇 摄
长乐洞江湖公园明年底开放 布置自行车道和慢跑道
记者获悉,长乐洞江湖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中,一期工程预计明年年底前建成并对外开放。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姜亮文 摄
福州首个“地铁宝宝”顺利降生 地铁站搭临时产房
11月27日11时40分左右,一名孕妇乘坐福州地铁1号线列车时,遭遇提前生产的情形。孕妇所处的南门兜地铁站立即启动全站联动应急机制,地铁站台变“临时产房”,之后医护人员爱心接力,为孕妇现场接生。
武夷山市后山村:肖流标脱贫记
今年50岁的肖流标,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乡后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高1.38米的他,属于4级肢体残疾。与妻子离异后他独自扶养儿子,生活更加贫困。2016年,肖流标被列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他家里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变化。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平和澄溪村:创意带来不一样的乡村游
平和县九峰镇澄溪村,过去鲜有人问津,这两年,村里的人气日渐火爆,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澄溪村从原来的省级贫困村,转变为年人均收入1.48万元的美丽乡村。蜕变的秘诀,便是创意先行,“整、借、学”。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枝文 苏益纯 通讯员 刘海生 赖伟玲 摄
安溪:油柿枝头红 家家户户“柿”情画意
初冬暖阳,安溪的油柿枝头红。记者来到位于安溪县城厢镇,一睹挂在安溪枝头的红红“灯笼”以及家家户户晒柿饼的壮观景象。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林婕 摄
大型文艺晚会《逐梦才溪》上演
为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问世八十五周年,29日大型文艺晚会《逐梦才溪》在上杭县才溪镇宣传文化中心隆重上演。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林斯乾 摄
惊艳!福州首次花车巡游来了!
11月30日,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在福州举行。当夜,“海丝连世界欢乐游福州”花车巡游活动相应进行,16种风格奇特的花车亮相南江滨。福州新闻网记者 原浩 摄
漳州八宝印泥
福建漳州八宝印泥创制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漳州八宝印泥制作技艺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福州:种大树造绿荫 流花叠影展新颜
从过去的“遍体鳞伤”到如今的“美丽新生”,按市委、市政府部署,伴随着福州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仓山流花溪畅通了水脉,消除了黑臭,还一路“种下”两岸美景。福州新闻网记者 原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