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漳州篇】木麻黄还在讲述他的故事

2018-12-18 09:41:57 黄如飞 萧镇平 白志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沿海成片的木麻黄守护着东山岛。

“入冬后,海风较大,就要沿着海岸装上挡风网,保护后面的木麻黄幼树。”12月1日,在东山县的“百里木麻黄”海湾公园,一排排坚固整齐的挡风网已全部安装完毕。

遥想当年,在波涛浩渺的大海边,东山是风口,是“沙漠”,是饥馁之地。谷文昌以他的智慧和勇气,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帮助东山百姓解除风沙之苦,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根治风沙、修筑海堤、兴建海港、兴修水利,把一个荒漠化的海岛建设成海上绿洲。

如今,东山岛变了,山山披绿,田田吐翠,水水生烟。青山不语,已成记忆。木麻黄不语,已成丰碑。几十年过去了,谷公虽然早已不在了,但是木麻黄还在讲述着他的故事。

谷书记的二三事

“每天都有几百人来参观、瞻仰、学习。”11月30日下午,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馆长林文旭又送走了一拨参观者。

林文旭说,许多群众、游客刚进馆时,或许还能兴奋,但出馆时,都神情凝重,甚至眼睛红红的,流泪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被谷文昌的事迹感动了!”

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谷文昌随长江支队来到东山。当时的东山,森林覆盖率仅0.12%,外出当苦力、当乞丐的十之有一。“要挖掉穷根,必先治服风沙”,但几十种树轮种了个遍,无一存活。

林文旭介绍说,谷文昌当时就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信念,坚持与技术人员翻遍资料、大海寻针,终于找到了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先锋树种——木麻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一个沙漠化的荒岛变成了绿洲。

初冬的阳光,打在铜陵镇南门海堤上,海风习习,游客众多,这里已成为当地一个热门景点。海堤上的展板上,向游客们展现当年谷文昌率领群众修建南门海堤水利工程的事迹。

“以前的南门湾,咆哮的巨浪经常冲上防沙堤,摧毁民房。”铜陵镇桥雅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婉丝说。1960年6月9日,百年不遇的强台风正面袭击东山岛,铜陵镇损失惨重,民不聊生。时任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心急如焚,下定决心修建南门海堤防御风浪。历经4年,在谷文昌的带领及千百民众的齐心协力下,破解了资金、技术、施工等难题,终于在海边筑起一道坚强的堤防。

60多年来,南门海堤坚守在东海岸上,横卧在铜山古城下,用它厚实的身躯,一次次抵挡了台风的袭击,一次次抵御了巨浪的侵蚀,阻止了海潮逐年入侵的步伐。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

谷文昌的故事,从东山传遍漳州,传到全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谷文昌给予高度评价。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讲到,东山县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对于谷文昌的爱戴之情,东山的老百姓可以说是‘刻进去的’。”林文旭说,这些情感都融入他们的血液里了。

林文旭记得前几年的春节期间,遇到低温极寒天气,纪念馆过道两排花圃冻死了,于是临时请了两位农妇帮助种植花卉,其中一名是本地人,另一名是外地的。外地农妇嘀咕道:“这位谷书记有什么好,值得给他建纪念馆,在大冷天里还要我们过来种花。”这句话马上引起本地农妇的强烈不满:“没有谷书记,就没有我们村,就没有我们全家,这是我们亲身的体会与经历。”

“谷公恩情,身在台湾的我们代代铭记。”今年4月6日,当年被抓到台湾当壮丁的后代数十人专程赶到谷文昌纪念馆,站在坟墓前敬献鲜花,默哀鞠躬。现年57岁的台北东山同乡会理事蔡万华说,随着时光流逝,当年被抓到台湾当壮丁的东山青年现大多已不在人世,他们中的不少人留下遗愿,要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谷文昌为民造福、为台属着想的恩德。

“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东山县乡村讲师团宣讲员刘博娴深情地说,她从认识一棵树开始,亲身经历了家乡的变化,深切感受到东山百姓对谷文昌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敬仰。在东山,每到清明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谷文昌在东山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木麻黄就是他的丰碑”

冬日的暖阳下,走在东山的海湾公园,壮阔无边的蔚蓝海面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放眼望去,海岸边林涛翻滚。当年谷文昌带领百姓种下的那批木麻黄,早已粗壮挺拔。在它们旁边,套种的一批幼树苗开始吐绿成长。郁郁葱葱的木麻黄高低错落,犹如一道绿色的城墙迎风矗立。“百里木麻黄”“谷文昌绿道”等,无不镌刻着这位老县委书记的印记。

“谷文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领导干部。特别是他在担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领导全县人民创造出光辉业绩。60多年来,对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的宣传,一直延续不断。”东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斌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习谷文昌精神进入高潮。东山县强化谷文昌纪念馆、谷文昌干部学院和文昌学村等阵地建设,立体呈现谷文昌精神;锻造文艺精品,以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话剧、东山歌册等多种文艺形式鲜活展现谷文昌精神;打造旅游专线,现场体验谷文昌精神;积极探索研究,宣传宣讲谷文昌精神,让谷文昌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谷公虽已不在,但木麻黄就是他的丰碑,历久弥新。”东山县委书记陈云水说,当前,东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为动力,打造“传承谷公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红色文化同频共振,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致力于建设生态旅游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新东山。“在谷文昌精神的影响下,相信东山县的发展一定会蒸蒸日上,东山县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富足、更有品质。”

浯屿岛:海上桃源的变革之路

福建日报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周志荣 郭高杰 文/图

浯屿岛一景

黄昏的浯屿岛似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海水载着夕阳浮浮沉沉,港口停泊着的船只斑驳,就像一个见证者,见证着浯屿40年来的风风雨雨,述说着关于大海的故事。

浯屿岛位于龙海港尾,全岛面积仅有0.96平方公里,如今岛上的常住人口有6445人,流动人口也有近6000人。在这个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岛上,岛民们日日与海相伴,讨海而生,大海为他们带来了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也带走了世世代代捕鱼人的岁月。

然而,在40年前,浯屿岛上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当时岛上的常住人口仅300多人,渔船只有13艘。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个独立海中的小岛上。当时的浯屿村党支部书记方天顺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浯屿“一无模式、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大胆开拓奋进,开展“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集体财产投标下放”等一系列改革,掀起了“合股热”“选船热”,闯出了一条适应渔村发展的新道路。

到了1993年,浯屿村渔业总产值已达到1.02亿元。成为富甲一方的“亿元村”,渔村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1995年,浯屿渔业达到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时全岛已有300多艘渔船。高速的发展下,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村民们出海捕鱼用的都是木质渔船,这种船排量小,质量较差,无法适应远距离的出海捕鱼,更有发生火灾的风险。

“我是全村第一个换铁壳船的人,我换的第一艘铁壳船有300吨重,后面大家就都跟着我把木船换掉了。”老渔民林国棕皮肤黝黑,身材瘦削,有30多年的讨海经验。这30多年的大半时间,他都生活在船上,渔船是他的第二个家。1995年,在浯屿海洋渔业发展的高峰期,林国棕将目光放到了遥远的外海,那里有更多的渔产与更广阔的天地。从他开始,浯屿人开始了由木船向铁船的变革。到了2005年,岛上的400多艘渔船已不见一艘木船的身影。渔民们的捕捞海域也从最初的台湾海峡扩大到了江浙一带,最远可达南海。到了2014年,北斗卫星、GPS导航系统开始普及……小船不断地升级,为渔民们保驾护航。

远洋渔业经过高潮期后慢慢开始走下坡路,相较于10年前,如今的海洋资源已趋于紧张,传统的远洋捕捞业正面临着衰竭,这时候需要改变。浯屿前海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渔排,开始向养殖业转型,岛民们在不断尝试中向前迈进。

“我们希望将浯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海上资源相结合,发展包括海上旅游观光、渔家乐餐饮、渔家休闲民宿等业态的休闲渔业综合体。”海上田园的项目经理马宝表示。该项目位于浯屿前海海域,包含养殖、垂钓、帆船、摩托艇、咖啡茶座、海鲜自助餐厅等业态。这是近年来浯屿紧跟发展的一大转型,休闲渔业的发展吸引来自厦门等地的游客,浯屿这个“海上桃源”也慢慢地被人们所了解。

老人不老,在和大海的相处中,浯屿人从不固步自封,改革开放40年,他们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海水常新,在碧波宽广的未来,浯屿这艘坚强的小船能够风雨兼程,开创全新的明天。

记者手记>>>

渔船的“变革”浯屿的“命脉”

福建日报记者 尹孟迪

与大浪搏击,获得海的馈赠,是一代又一代渔民的生存之道。一艘安全、稳固的渔船是渔民的“第二生命”。渔民林国棕作为岛上第一个摒弃木制渔船的人,他这艘300吨重的铁壳船开启了浯屿渔业的变革。

的确,1995年之前的木制渔船是浯屿村民出海捕鱼的主力军。而如今,当数千艘铁壳船浩浩荡荡地向大海进发时,犹如一支气吞山河的军队咆哮而下,在烟波浩渺里骁勇前进,而往日老旧木船的形象已日渐淡出,恍如隔世。铁壳船的抗风能力强,稳定性更好,更符合渔民对渔船“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的要求,再加上之后每条渔船上配备的北斗GPS导航系统,更是为渔民推波助澜、保驾护航。

浯屿岛有脉连沧海、气势恢弘的侠情,也有“落日西下余晖艳”“渔舟唱晚炊烟袅”的柔情。这座“海上桃源”在顶峰时期全村年产值10亿元的傲人成绩,将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如日方升。560多艘渔船,60多家造船厂、机修厂、制冰厂等配套企业,以及运输公司的出现,无疑都是浯屿产业转型的见证。我们相信,这座岛的明天将更加绚丽而美好。

漳州110:为民旗帜永不褪色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黄小英 白志强

漳州110民警扶起摔倒的老人。

长短枪互换应用射击、狙击精度射击……日前,在2018年全省“公安特警五项”相关科目比武中,漳州参赛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综合体技能和突击攻坚两个单项团体总分第一、狙击枪精度射击单项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充分弘扬了漳州110“敢于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

28年过去,漳州110已成为漳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漳州人民的光荣和自豪。在漳州,110早已深入民心。无论何时何地,有危难、有警情,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拨打110。110服务,早已融入漳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坚守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警民情

“积水已进房间了,我女儿患有残疾,动不了,赶紧救救我们。”不久前,漳州市区3小时内降雨量就达100毫米,市区多处被淹。下午3时许,芗城区待御新村,多处房屋被积水包围。接到报警后,漳州110立即赶往现场,此时积水已过膝盖,受困群众或在阳台呼喊,或在高处等待救援。眼看着就要漫过残疾女孩的病床,中队长游文明一个“公主抱”,迅速将女孩转移到安全地带,其他队员也将群众一一救出。

十多年前,超强台风“珍珠”正面袭击漳州,带来狂风暴雨。同样在待御新村,数十名群众被积水围困。面对齐腰积水,也是漳州110民警,逆水前行,他们或背或抱或扶,救出一个又一个群众。“因为地势低,每次下暴雨,我们待御新村经常成为受灾点,可每一次110都及时出警,或背或抱救出受灾群众。”大桥社区居委会主任说。

“为民情怀坚定不移,赤子初心始终如一。”支队长李海林说。

创新

新勤务模式,1分钟到场

日前,漳州110民警接指挥中心通报,有群众报警称在龙文区万达A区大门口被飞车抢夺一部手机。民警帅云飞、林聪等人接到指令后,迅速沿江滨路向东展开围追。仅15分钟,就抓获嫌疑人陈某。

1990年,110报警服务台初创时,只有一部简单的接警电话。如今,群众拨打的110报警电话,背后是系统完善、功能强大的110指挥情报平台。

今年7月1日,漳州110新勤务模式全面启动。新勤务通过梳理漳州市区历年来的警情分布,将芗城、龙文两区划分为11个警区,24小时保证16个110警组网络化布防。指挥情报中心指令直接下达到路面的110执勤警组,实现就近处警,做到“重点场所部位的核心区域1分钟、重点区域3分钟、一般区域5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同时,通过健全完善指挥通信基础设施,实现指挥调动可视化、智能化。在执法执勤中,每位110民警可以通过个人移动警务终端实时与指挥情报中心保持联络,及时反馈情报信息,准确收发指令命令,实现快速精确调度;指挥情报中心也通过接处警一体化车载终端等数字化装备,实时定位每部巡逻警车和警员位置,动态掌握警力分布、监控处警现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