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三农篇】二十年的科特派情缘

2018-12-18 09:49: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晋江现代化控温大棚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吊挂技术让从荷兰引种的螺丝椒品相更好。 福建日报记者王毅 摄

清流出品的鲜切花远销海内外。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制度创新是关键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淑霞)

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创新高潮迭起。

发端于福建、发源于南平,选派科技人员下乡推广科学技术的工作措施,因适应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符合农民求富求知心愿,同时满足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更好更多服务“三农”的期待,进而成为一项制度安排。这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安排,不仅影响了全国,对农村改革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的试点推广,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形成创新示范,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创新创业中。

科技特派员的实践,成为科技扶贫行动、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创新行动……为深化农村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有益启示。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和原动力,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兴农创新支撑水平,需要更多的类似于科特派的探索实践与制度创新。

二十年的科特派情缘

吴敬才(右)与农艺师交流木薯种植方法。

吴敬才(右)和农民在田间地头交流。

人称“葡萄仙”的科特派谢福鑫(右)。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文\图)科特派,一人扶持一个产业,走出一条﹃三农﹄突围之路,这并不鲜见。二十年前,从德国莱法州进修园艺栽培技术归来的吴敬才,从农艺师﹃变身﹄为南平市﹃一号科特派﹄。如今,他的工作依然跟科特派密切相关,他见证着科特派的发展历史。

“给一根杠杆,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12月6日,在大田县均溪镇朱宝山木薯基地里,福建省农科院培训中心正在拍摄木薯实用技术的培训视频。与农民一起下田,体验自制起薯器,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吴敬才和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三明试验站站长周高山,“一唱一和”,金句频出,让技术用语直白朴实,通俗易懂。

在拍摄结束之前,得知目前木薯主要用于制粉,周高山正在尝试富硒木薯全粉烘焙产品的开发时,吴敬才恳切地跟周高山说道:“这是好东西,好好推广食用鲜木薯,让它卖出好价格。现在缺的是市场的认同,就像我20年前推广板栗南瓜一样。”

从曾经的“1号科特派”到如今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者,20年来,尽管岗位变迁,吴敬才和科特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德国留学归来的“1号科特派”

上世纪80年代,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吴敬才回到家乡南平,在市农业局工作。1997年,他被公派德国莱法州进修过园艺栽培技术。

1998年底,学成归来的吴敬才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到南平延平王台镇挂职镇长助理,派驻溪后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谁也没想到,他的下派就是一场闽北大地“体制性的革命”的开端。1999年初,南平市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下村为农民服务。

上世纪90年代,闽北粗放型小农经济陷入困境,农民增产难增收更难。农村农业科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

1998年秋天,时任南平市市长的李川到王台镇溪后村“驻村三昼夜”,开展三农问题调研,连续召开了几场座谈会。“你们干部下乡,就像破皮球提水,从上面看,皮球下了水,从下面看,照样浮在面上。你们没有下过水,哪知道我们的难处?”农民的一番大白话,引起了决策层的深层次思考。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

“要让‘皮球’沉下水去,必须选派农业科技人员直接下乡为农民服务。”李川调研回去后向市委提出了建议,不久南平市政府作出了下派科技特派员的决定。

“我算是第一个驻扎到村里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年初,才有大规模的科特派正式到岗。”吴敬才回忆道。因此,他被称为“1号科特派”。

“溪后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除了粮食就是一些水果。由于品质低下,水果价低卖难,群众收入连年下滑。当时李川市长问村民想要什么,他们提出要技术、要人,我就被派到村里。”吴敬才说道。

此后三个月,吴敬才住在村里,天天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流,进行指导。正当他渐入佳境的时候,组织上把他调往新组建的大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任科特派。

4年试种834个国外优良品种

一到园区,吴敬才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实施完成省科技厅《引进国外农业优良品种,建立闽北农业推广示范园区》的高科技项目。

以吴敬才为技术核心,园区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铆足劲,连续一个月的挑灯夜战,吴敬才带领小组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园区夏季闷热难耐,与蚊虫为伍不说,上个厕所还要跑个百米千步;冬天冷风刺骨,棉被毛毯都盖上还瑟瑟发抖。克服重重困难,吴敬才和他的伙伴们全身心投入项目实施。

当时园区的主要任务就是试种国外的优良品种,筛选出适宜闽北山区丘陵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作为技术带头人,为了掌握每一个试验数据,他白天顶着骄阳,下田间进行试验观察,数叶片、量株高;晚上忙于试验分析,整理材料、数据、翻译外文种子说明书。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努力带好队伍,培养了5名农艺师,19名助理农艺师,而且从834个国外优良品种中初步筛选出96个适宜品种在当地进行

推广种植。其中就有日本网纹甜瓜、日本板栗南瓜、荷兰麝香百合、美国番茄、日本长香辣椒、玫茄一号、德国金鱼草花和非洲菊等,这些新品种都对闽北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现实的意义。

2001年10月22日,园区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鉴定,被赞为当时省引进品种最多,建设速度最快的园区。

艰难推广尝尽酸甜苦辣

农业科技工作者,不仅得出成果,更得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变为农民口袋里的钱。

吴敬才深谙下派科特派的初衷与用心。在科特派一线工作经历里,他印象最深的农业新品种推广有两项,一个是甜糯玉米,一个就是日本板栗南瓜。

“甜糯玉米好看又好吃,大家都喜欢,可是板栗南瓜却让我一言难尽。”农技推广的酸甜苦辣让他回味无穷。

“当时自己觉得这种南瓜品质好,营养丰实,产量也高,推广种植,农民可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为此,他在延平区大横、夏道、炉下等乡镇进行推广,承诺园区贴种子,他负责技术指导。

经过挨家挨户做工作后,30户农民答应试种。一番辛苦劳作,瓜熟蒂落,当年种植户全部获得成功,亩产达3500公斤。但是在市场推广阶段,吴敬才却遇到了问题,“这种南瓜表皮颜色青绿,其貌不扬,大家觉得很难吃,都不接受”。结果产品无人问津,最后按青饲料的价值贱卖给奶牛场。

亏了本的农民到园区找吴敬才出气:“种什么日本南瓜,损失了这么多,咋办?”吴敬才既感到委屈     人称“葡萄仙”的也感到痛苦,只能耐心地给农民解  科特派谢福鑫(右)。释,该品种绝对是好品种,只是市场促销不够。

有了第一年的教训,吴敬才亲自跑起了市场,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在南平各大宾馆推荐,又在糖尿病人群中游说,再后来又在报刊做广告。他还利用一些村有高山气候的特殊条件,进行夏季南瓜的反季节栽培。在试验户农民黄火旺的菜地里,吴敬才从种子、播种、定植、管理、采收给予全程指导,当年20亩日本南瓜增收1.4万元。

兜兜转转还是离不开

回顾科特派一线经历,吴敬才深切地感受到基层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渴求。

“虽然现在通信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农民最需要的还是贴身服务,就是要走到田间地头,看到问题,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吴敬才说道。

2005年,吴敬才调入福建省农科院,在新组建的培训中心长期从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走遍八闽大地,拍摄农业技术推广视频,推动各种形式的农业培训,成为10多年来吴敬才工作的主旋律。

2009年2月5日,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正式揭牌,同时第一期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开班。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网同年5月上线。9月,福建省农科院正式成立“海西科技特派员学院”。兜兜转转之后,吴敬才再度与科特派结缘。

以福建省科特派网站为依托,省农科院培训中心所设立的“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视频点播专栏”收集原创性视频资料已经超过230个,还组建了一支由省市县区专家、种养专业户、创业能手、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170多人组成的教师队伍。

随着农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特点,科特派培训也得随之进行调整和更新补充。“近年来,课程增加了农业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模块,还有特别关注有助于区域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等。”吴敬才说道。

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引擎……科特派的角色和使命在每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精彩演绎。

从星星之火变为覆盖全国的燎原之势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

19年来,福建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福建的科特派制度,不变的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思想灵魂,变的是不断放活的选派方式和政策支持等机制。

1999年2月,南平市首批225名科技人员下派进驻215个村,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

2000年后,借鉴科特派做法,南平又陆续下派村支书、流通助理、金融助理和企业助理,向农村下派干部的机制初步形成。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对南平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科技特派员制度迅速在福建省推广。

2004年12月科技部、人事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试点。

2009年6月,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宣部、国家林业局、共青团中央、中国银监会8个部门成立科特派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意见》,召开全国科特派工作会议,并启动了科特派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渐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12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被6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介。

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有力促进了全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7年11月,全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现场会在南平召开。这是科技部在南平召开的第三次现场会,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特派员会议,会上明确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的新定位——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如今,发源于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辐射全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