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篇】福建医科大学——40年跨越发展 书写福建医学教育新篇章

2018-12-18 10:03: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二○一六年,学生代表队以第一名好成绩荣获第七届全国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

   校医学艺术馆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历经冬寒料峭迎来了春暖花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肇建于1937年的福建医科大学,从建校初就确立了建设成为“东南医药界的柱石,改善国民卫生的先锋”的目标。它紧握发展机遇,励精图治,默默耕耘,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于一体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以生为本 教学质量筑牢立校根基

办学80多年来,福建医科大学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医学和各类人才。在蔚为壮观的校友方阵中,不乏杰出人才,其中有院士、专家、教授,许多校友都已成为医药卫生战线的领军人物,包括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小鹰教授,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先驱者陈列平教授等。更有许多扎根临床一线、服务广大百姓的业务骨干分布于祖国各地。

福建医科大学将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学校是首批“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1个,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学生历年国家执业医师(护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位居全国前列。近三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87.66%,超全国平均水平16.14%,在全国184所开设临床医学的高校中居前20名,达985学校中上水平。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成绩名列前茅,连续七年荣获华东赛区一等奖,多次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2016年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特等奖。学校还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学技术作品竞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竞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福建医科大学从改革开放之初单一医科2个专业,本科生招生数每年3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的27个普通本科专业和1个英语授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本科生招生数每年3000人左右;研究生更是从零到现在的年招生逾800人。学校现已形成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覆盖了现代医学主要领域。

在福建医科大学,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这已经是常态。学校规定,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教授一门课,连续两年不授课,不得聘任。而且高层次人才也加入了本科授课的行列,从2016年开始,学校还聘请海外知名高校专家学者来校为本科生授课。同时挖掘创新潜力,呵护学生心中创新创造力的幼苗,并且加以激励。学校各类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校还设置专项基金,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三年来,2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0多篇毕业论文(设计)依托学校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完成。

福建医科大学积极开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5 3”一体化)中探索本硕住培融通,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案例相结合的PBL小班化教学,以典型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程整合,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

大一大二,学生们就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活动。大三开始,在教授临床基础课的同时,利用设备先进的临床技能教学中心,采用模拟技术和标准化病人开展实践教学。从大四开始,学生开始进入临床学习专业课、临床见习和实习。福建医科大学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 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临床教学医院,87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附属协和医院还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因此,多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培养的学生以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广受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近年来各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不忘初心 服务社会扎根基层

在不断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迈进的同时,学校不忘服务基层,服务百姓,将根须扎得更深。

学校坚持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主动融入省属公立医院改革,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接近600万人次。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0年,是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第一所大型公立西医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81年,是福建省南部区域医疗中心;附属口腔医院创建于1986年,是我省唯一一所大型口腔专科医院。协和医院、附一医院成为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并双双进入全国医院综合实力百强榜。附属医院22个专科被列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临床医学中心纳入省高水平专科医学中心建设。附属医院在各类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榜上有名且进步明显,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等,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今年,附属协和医院还荣膺2018年度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全国仅10家医院获此殊荣。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以治疗和研究肝病及感染性疾病为显著特色,服务社会。学校另有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所在区域的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覆盖八闽大地,为健康福建保驾护航。

自2006年来,学校成立百支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实践队,服务百个乡村,举办百场医疗卫生知识讲座,培训百名乡村卫生员,开展“四个一百”农村医药卫生服务计划社会实践和“健康护航志愿服务行动”,将“卫生与健康”教育融入服务全民健康的实践中。学校连续17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仅2018年,学校共组织了200多名教职医护员工和2500多名学生,成立228支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近10个省份,特别是组建10余支队伍深入省内扶贫攻坚重点贫困县开展医疗义诊实践活动。实践队累计深入乡村300余个,开展医疗义诊400多场,受惠群众超7万人次。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师生们获得了服务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医精诚 身边典型闪耀着崇高师魂

今年10月16日,福建省神经内科学创始人之一,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慕容慎行教授与世长辞,社会各界深感痛惜和缅怀。在其身后,福建医科大学上下学习慕容老先生的热潮不减。

“我们要学习他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敬佑生命,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甘为人梯,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慎始敬终,力学笃行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把深切缅怀转化为不竭的精神力量,为健康福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福建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天明饱含深情地说。

作为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的一代楷模,慕容慎行是福建医大人精神的象征,闪耀着崇高的师魂、医魂光彩。

医科大学承担着“立德树人、救死扶伤”两大使命,福医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医相融,推动文脉、文明、文化深度融合。挖掘校史资源,探寻先贤足迹,重拾校歌记忆,弘扬校训精神。建成校史馆、医学艺术馆、生命科学博物馆三大特色文化工程,将深厚的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相融合,努力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塑造良好氛围。

学校注重道德养成,开展“六文明三道德一提升”活动,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校推出了“福医好故事”主题宣传活动。在此背景下,福建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典型: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天使之师”教师团队、“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终身成就奖”慕容慎行教授、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陈列平教授、全国“最美医生”陈建屛教授团队;三个福建“最美”典型:福建省首届“最美教师”王玮教授、福建省首届“最美学生”陈志锋同学、福建省首届“最美资助人”提名奖福建医科大学美国校友会教育基金会。

全球视野 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近年来,学校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办学取得新成效。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台湾学生以来,学校利用区位优势,不断扩大招收港澳台侨生规模,目前在校港澳台生数已达近200人。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目前有来自42个国家的在校留学生近400人。在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17年在首届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中,学校4名留学生代表获得最佳团队合作奖、优异团队奖,一名同学获得妇产科基本技能单项优秀奖。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34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等四个跨国高校联盟。每年派出近百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100多名教职医护员工出国(境)访问交流,近200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接受近300名海外专家、学者、学生来校讲学、交流。

特别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为沿线国家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先后4次赴6个丝路沿线国家举办招生展。目前我校现有来华留学学历生中,有一大半来自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校还给予丝路国家学生资助,帮助其中30人获得我国政府奖学金,19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71人获得学校奖学金。

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茨瓦纳、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4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其培养医疗卫生人才。附属协和医院与匈牙利森梅威思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先后共派出10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对博茨瓦纳的医疗援助。今年3月13日启程赴博茨瓦纳的中国(福建)援外医疗队46名队员中,就有来自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的21名医护人员。这些年,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还受国家卫计委指派,到博茨瓦纳和塞内加尔开展“光明行”行动,为当地几百名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帮助他们恢复光明。这些援非医疗队的大爱事迹受到了受援国百姓和政府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也多次对福建医科大学援非医疗队抢救病人的事迹进行报道。

“福建医大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代福医人不断努力、不懈奋斗取得的。”福建医大党委书记张天明说,“我们要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奋力新作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态度,主动适应国家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健康福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勇于创新 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40年来,福建医科大学坚持内涵发展,开启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发展征程。学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面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体制机制,在学科建设、科技平台建设、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重大成果不断涌现。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459项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99项。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现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高峰学科4个、省高原学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1个。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各类实验室、中心22个,有一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所,一个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还拥有福建省唯一的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

不久前,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和2018年福建医学科技奖获奖成果项目揭晓,福建医科大学获奖数位居全省高校前茅。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医学类一等奖(3项)、2018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均花落福建医科大学。

面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学校以临床问题和重大疾病为导向,在国家级科技项目等的支持下,在肿瘤学、神经科学、血液病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在心脏移植、骨髓移植、微创外科、精准放疗、神经遗传性肌病诊治、骨肿瘤诊治、聋病治疗、呼吸病介入治疗、自体牙骨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等临床技术闻名遐迩。受邀外出会诊、演示手术的专家学者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潜心科研,强化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坚持创新,提升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一代代的福医人躬耕不辍。 “未来,我们将着力协同创新,打造合作创新平台,加大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临床医学应用,让医学研究的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多地造福百姓,更好地助力医疗健康事业。”福建医科大学校长陈晓春说道。

筑巢引凤 人才强校凝聚核心竞争力

这些卓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人才这个因素,师资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坚持以学术领军人才队伍、青年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制度。通过外引内培,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2013年,学校引进高端创新人才陈列平教授,着手组建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陈列平不仅自身荣获肿瘤免疫学界威廉科利奖、“史坦曼”大奖和沃伦阿尔珀特奖,产生重大国际影响。他和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迈出可喜第一步:2017年学校和大有华夏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就PD-1、PD-L1和4-1BB三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的转让达成共识,签署1亿元人民币转让价的合作协议,开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先河。

卢坤平教授领衔的转化医学研究团队获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课题10余项,总经费达到2000多万元。领导的转化医学研究院成功申报福建省2011干细胞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省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叶为民教授主持建立了我省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高发恶性肿瘤的病例数据库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领衔建立了包括“福建省福清市自然人群队列”在内的慢性疾病人群队列,并以此为现场,开展包括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合作经费达6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系创建。短短5年,这个白手起家的学科团队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了32篇SCI论文。领头人郭政教授功不可没,他是2013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福建医科大学积极走出去,不仅宣讲政策,待遇留人,机制吸引人,而且在引进后管理中实施“秘书式”贴身服务,有效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迎来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春天。

截至目前,学校在岗特聘教授40名,其中院士4人,长江学者1人,千人计划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1人。

一大批高端人才的加盟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还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先后有3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位教师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计划,16位教师入选福建省优秀专家,10位教师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29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

学校还从非直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各学院的教学基地聘任兼职教授234人,兼职副教授454人,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