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尾已成为文艺打卡点。东南网记者 郑思楠 摄
东南网12月23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 林闻)40载,厦门这座昔日落后封闭的海防前线小城,已经一跃成为国际现代化旅游城市。今日,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来到厦门,见证这座城市的改革和创新。
在厦门的市中心,有这样的一个地方集老厦门和新文艺为一体,被大家说是“闹市中的避风坞”,它就是沙坡尾。
沙坡尾位于厦门岛西南部,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近年来,厦港街道引入参与式治理,从环境整治提升、文化传承保护、街区自治管理、产业业态调整等方面着手,引导片区居民、商家、企业和游客参与沙坡尾提升。
沙坡尾文化生态圈党支部书记张世标向记者介绍道,改革开放40年对于沙坡尾最大的变化应该是产业的转变,几十年前,沙坡尾一带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而现在则慢慢转变为在地文化活态博物馆。
现在的沙坡尾,在经过几年的改造升级,比如引入文创、网红,开发IP伴手礼,引导“渔业一产”转为“服务三产”等等措施,让这里“新潮”与“传统”并存,成为名副其实的文艺打卡点。
张世标表示,对于这一转变,政府主要由片区环境整治、文化生态保护以及业态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沙坡尾的产业业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渔为中心转向多元化发展。
他说:“针对片区经营业态的转型升级,政府主要也从保护传统老字号、培育对片区有益的产业企业、引进影视相关配套行业,以及严管不文明不正规企业等方面为切入点。”
老厦门和新文艺的碰撞,对于在地居民会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厦门本地老居民吴国斌表示,自己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此,自己更是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对于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的变化可以说是感受颇多。在40年前,沙坡尾一带由于过去不重视海洋保护,导致近海资源匮乏,加之渔船体量不断增加,沙坡尾的避风坞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的开发,给沙坡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居住环境变好了,河水更清澈了,更宜居了。其次,沙坡尾这几年的改造让这一带的房租也带来了变化,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了又一项收入。
当然,文艺浪漫的沙坡尾,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来此创业。其中,也有不少台湾人来到这边为梦想打拼。
沙坡尾“原烧”店铺的老板赵瑞昌是一个已经在厦门生活了十多年的台湾人,一年多以前来到沙坡尾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店铺。对于沙坡尾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沙坡尾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既保留了原来有旧渔港的特色,并且随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里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沙坡尾给予台湾青年也有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也是吸引了许许多多台湾人来到这里的原因。
他表示,在厦门的十几年里见证了厦门的巨大变化,尤其是“金砖会晤”之后,厦门变得更美了,更宜居了,以后也会考虑让家人一起搬来厦门居住。
青年学生走进厦门沙坡尾。东南网记者 郑思楠 摄
今日,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来到厦门,见证这座城市的改革和创新。东南网记者 郑思楠摄 |